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情教育(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蘇式冬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情教育是一九九一年中國大陸當局提出要對大、中、小學生進行中國近代、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簡稱「兩史一情」)。國情教育是「兩史一情」(參見「兩史一情」條目)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國情教育中,強調要正面宣傳「中國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有比較豐富的資源,中國人民勤勞勇敢,中國人口眾多是一個凸出的國情。」
  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了〔中小學加強中國近代、現代史及國情教育的總體綱要〕,強調綱要的基本觀點和教育內容應滲透到中小學各科教學和各項活動之中。並對各學段提出了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國情教育中人口、資源、環境、民族的專題為例,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要求:
  1.小學階段:「教育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遼闊的疆域,壯麗的山川,豐富的資源和物產,知道我國人口眾多,人口平均資源、物產不足。初步懂得要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自然和保護環境的道理。」
  2.初中階段:「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現有五十六個民族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形成的,各民族共同團結,攜手並肩建設社會主義祖國。我國是世界上的資源大國,幅員遼闊,山川壯麗,以及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城市等方面的發展。初步了解我國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以及我國人口眾多,人口平均資源較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國土需要合理開發和整治。使學生認識到,要加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懂得控制人口,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重要意義。為樹立正確的資源觀、人口觀、環境觀奠定基礎。」
  3.高中階段:「初步樹立科學的資源觀,認識人口增長與人類生活要同自然資源的利用及其承載量相互協調的重要意義,認識合理利用及保護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認識我國人口政策的重要意義。初步樹立科學的環境觀,認識人類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關係,認識國土整治、保護好我國及世界環境的重要意義。初步樹立正確的民族觀,認識到我國各民族人民必須互相團結、互相尊重、共同進步。」
  在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三日中共中央頒發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又強調了要進行中國國情的教育,提出「國情教育要放在整個世界環境的大背景下進行。要幫助人們系統地了解我國經濟、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社會、文化、人口、資源等方面的歷史與現狀,了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步驟和宏偉前景,並從中國和世界其他不同類型國家的對比中,看到我國的形勢和差距、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更好地發揮艱苦奮鬥、勤儉建國的創業精神。國情教育要同省情、市情、縣情的教育結合進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情教育(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