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ì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ìng |
解釋:
[形] 1.確切的、不改變的。如:「定理」、「定義」、「定律」、「定局」、「定論」。 2.不動的。如:「定產」、「定業」。 3.規定的。如:「定量」、「定時」、「定期」。 [動] 1.固定、使固定。如:「定住」、「定影」。 2.使平靜、使穩固。如:「平定」、「安邦定國」。 3.使確定、不更改。如:「底定」、「決定」、「否定」、「裁定」。 4.約定、訂立。如:「定約」、「制定」、「訂定」。 [副] 1.究竟、到底。表疑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2.必然。如:「定能成功」、「定死無疑」。唐.杜甫〈寄高適〉詩:「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 [名]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iānn
|
解釋:
|
|
音讀: |
tī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安。《說文解字.宀部》:「定,安也。」《詩經.小雅.六月》:「共武之服,以定王國。」漢.鄭玄.箋:「定,安也。」 2. 固定、停止不動。《書經.洛誥》:「王曰:『公定,予往已。公功肅將祗歡,公無困哉。』」《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弔昊天,亂靡有定。」 3. 平靜、穩固。《禮記.大學》:「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 4. 確定、不改變。《書經.堯典》:「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荀子.王制》:「夫是之謂定論。是王者之論也。」 5. 約定、規定。《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王允》:「同郡郭林宗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與定交。」《晉書.卷八○.列傳.王羲之》:「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 6. 必然。《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唐.杜甫〈寄高適〉詩:「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 7. 究竟、到底。表疑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卿云艾艾,定是幾艾?」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8.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
|
注音: | ㄉㄧㄥ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定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