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方面興趣 - 教育百科
多 | |
方 | |
面 | |
興 | |
趣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Many-Sided Interest |
作者: | 高強華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多方面興趣」是赫爾巴特(Johann F. Herbart, 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學〕(The Science of Education)一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赫爾巴特認為興趣的方向,就像興趣的對象一般,多得令人眼花撩亂。兒童的興趣則可以簡單分為自動的興趣和強迫的興趣兩種;前者是自然主動的興趣,後者是由於勸誘而產生的興趣。 赫爾巴特認為興趣就是專心於所追求的和審思所積聚的對象的活動,因此興趣可以分為認識的興趣和同情的興趣兩類。認識的對象通常是靜止的,而心靈將逐一審視這些對象;同情是將自身置於別人的情感之中。在認識之中,事物與觀念之間存在著一種對立,同情卻增殖繁衍相同的情感。教學過程中必須兼顧二者,並應強調多方面興趣中的下列六大興趣: 1.經驗的興趣:經驗的興趣來自各種事物;從經驗和各種現象之觀察而得的知識,可由從強度、變化、新奇等方面刺激心靈而產生快樂。 2.思辨的興趣:思辨的興趣來自神祕和晦暗的意識,能使兒童產生「為甚麼」的疑問,從而有興趣去探究事物的原因,尋覓本質或法則。 3.審美的興趣:美感興趣並非來自現象或原因,而是來自對美的本質之靜觀與默思。赫爾巴特認為美感興趣是人生最純粹的歡愉之源,是和諧和適應的基礎。 4.同情的興趣:源於對別人之快樂或感同身受的體驗。在家庭和學校生活之中,兒童的悲憫之心、分享別人憂喜的體驗,最能得到激發。 5.社會的興趣:是家庭和學校中同情、友愛、互助之心的擴展。社會的興趣是社會道德之源,其目的在促進社會整體的進步、幸福與和諧。 6.宗教的興趣:是人類提升心靈至完美生活的最高境界。赫氏認為信仰起於需要,宗教興趣是同情心的擴大,是維持社會秩序、臻進人類福祉的重要力量。 興趣是所有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赫爾巴特認為心靈的境界必須廣闊充實,從教育中喚醒對各種興趣的發展,從事寬廣而普遍的學習活動,才是多方面興趣的真諦。不過赫氏亦特別提及要避免不良的興趣,以及某些互相排斥的興趣,以避免可能的錯誤或危害。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多方面興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