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奮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ㄧㄠˇㄌㄟˋㄓㄣˋㄔˋㄑㄧˇㄈㄟㄖㄨˊ:「ㄈㄣˋㄈㄟ」。
  2. ㄐㄩˇㄑㄧˇㄖㄨˊ:「ㄈㄣˋㄅㄧˇㄐㄧˊㄕㄨ」、「ㄈㄣˋㄅㄧˋㄍㄠㄏㄨ」。
  3. ㄓㄣˋㄗㄨㄛˋㄖㄨˊ:「ㄈㄣˋㄌㄧˋ」、「ㄓㄣˋㄈㄣˋ」、「ㄈㄣˋㄉㄡˋ」、「ㄈㄣˋㄈㄚㄊㄨˊㄑㄧㄤˊ」。
  4. ㄐㄧㄉㄨㄥˋㄖㄨˊ:「ㄒㄧㄥㄈㄣˋ」、「ㄎㄤˋㄈㄣˋ」、「ㄈㄣˋㄅㄨˊㄍㄨˋㄕㄣ」。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奮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n
解釋:
  1. 舉起、振動。
    【例】奮臂高呼、奮翼、奮筆疾書
  2. 振作、鼓起勁兒。
    【例】奮鬥、振奮、奮發向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n
解釋:
[動]
1.鳥振動翅膀。《廣韻.去聲.問韻》:「奮,鳥張毛羽奮奞也。」《禮記.樂記》:「然後草木茂,區萌達,羽翼奮。」《淮南子.時則》:「鳴鳩奮其羽,戴鵀降于桑。」
2.舉起、振動。如:「奮筆疾書」。《淮南子.氾論》:「身自奮袂執銳,以為百姓請命于皇天。」《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3.振作。如:「振奮」。《淮南子.說林》:「人莫不奮身于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馬,則逮日歸風。」
4.發揚。《禮記.樂記》:「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
5.拚命、勇不顧身。如:「奮不顧身」。
[名]
姓。如春秋時楚有奮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ù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鳥振動翅膀。《說文解字.奞部》:「奮,翬也。從奞在田上。《詩》曰:『不能奮飛。』」《廣韻.去聲.問韻》:「奮,鳥張毛羽奮奞也。」《禮記.樂記》:「然後草木茂,區萌達,羽翼奮。」《淮南子.時則》:「鳴鳩奮其羽,戴鵀降於桑。」

2. 舉起、振動。如:「奮筆疾書」。《淮南子.氾論》:「身自奮袂執銳,以為百姓請命於皇天。」漢.楊惲〈報孫會宗書〉:「奮袖低昂,頓足起舞。」

3. 振作。如:「振奮」。《詩經.大雅.常武》:「王奮厥武,如震如怒。」《淮南子.說林》:「人莫不奮身於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馬,則逮日歸風。」

4. 發揚。《禮記.樂記》:「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公孫述》:「若奮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業成矣。」

5. 拚命、勇不顧身。如:「奮不顧身」。《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6. 姓。如春秋時楚有奮揚。

注音: ㄈ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