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習共享空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earning commons
作者: 吳政叡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習共享空間(learning commons)是從資訊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延伸演變而來,資訊共享空間主要在提供圖書館讀者一個整合的數位環境,可以在一個地方(或場所)方便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學習共享空間則在此基礎上再加入「輔助學習」的元素,目前在文獻上這二個名詞常被混用。
一般來說,學習共享空間有如下的特色:(1)提供一般圖書館服務:參考、流通、館際互借等;(2)高科技網路環境:各種電腦設備,如個人電腦、掃瞄器、印表機、和多媒體設備等,同時也提供有線和無線網路;(3)提供各種常用應用軟體:文書軟體、簡報軟體、試算表軟體、OCR軟體、多媒體處理軟體、統計分析軟體等;(4)提供協同學習空間:可以支援小組討論、小組報告、或小組作業的需求;(5)與其他單位合作來提供多樣化服務:學習共享空間可能包含其他單位的人員或服務,以學校為例,可能與其他教學單位合作,提供寫作諮詢、語言學習、課業輔導等活動
  學習共享空間的興起也與目前(大學)圖書館的主要使用者為「網路世代(net generation)」有密切關係,一般認為網路世代在學習方面有以下的特色:(1)天生數位(digital natives):由於網路世代從小就接觸和使用各種數位設備(如電腦),因此數位科技對他們一如母語般自然和喜歡使用,並且樂於嘗試新科技;(2)喜好視覺和動態(visual and kinesthetic):網路世代喜歡有豐富視覺和動態的介面或環境,比較不喜好文字介面;(3)時時連結(connected):喜歡透過如手機和網際網路隨時和他人保持聯繫;(4)多工(multitasking):網路世代喜好一心多用或同時做很多事,例如一邊上網搜尋資料,一邊上網聊天;(5)協同運作(collaboration)或 小組工作(teamwork):網路世代學生喜歡和同儕一起討論、學習、和工作,較不會直接尋求師長的協助
參考資料:
吳政叡(2008)。學習共享空間面面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4(2),115-12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習共享空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