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í |
解釋:
[形] 1.靜。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籟此都寂,但餘鐘磬音。」元.張可久〈一枝花.長天落綵霞套.梁州〉曲:「萬籟寂,四山靜。」 2.冷清、孤單。如:「孤寂」、「寂寥」、「寂寞」。 [動] 佛教稱僧尼死亡為「寂」。如:「圓寂」。《景德傳燈錄.卷四.嵩嶽慧安國師》:「偃身而寂。」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安靜無聲。《說文解字.宀部》:「寂,無人聲。」《老子》第二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河上公.章句:「寂者,無音聲。」唐.常建〈破山寺後禪院〉詩:「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元.張可久〈一枝花.長天落綵霞套.梁州曲〉:「萬籟寂,四山靜。」 2. 心情恬靜。《莊子.大宗師》:「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三國魏.嵇康〈養生論〉:「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 3. 冷清、孤單。如:「寂寥」、「寂寞」。南朝梁.江淹〈別賦〉:「造分手而銜涕,感寂漠而傷神。」唐.于濆〈旅館秋思〉詩:「旅館坐孤寂,出門成苦吟。」 4. 佛教稱僧尼死亡為「寂」。如:「圓寂」。《景德傳燈錄.卷四.嵩嶽慧安國師》:「偃身而寂。」 |
|
注音: | ㄐㄧ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寂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