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威斯崔,格達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estris, Gaetano (1728-1808)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舞者及編舞家,號稱《舞神》(Le Dieu de la Danse),原籍義大利,生於佛羅倫斯,他父母展轉經過奧地利的維也納及德國小住後,於1740年左右定居法國,父親都馬索.威斯崔(Tomasso Vestris)是芭蕾舞教師。由於姐姐戴黑絲(Thérèse, 1726-1808)和拉尼(Lany)芭蕾舞團的教師關係良好,透過她的說項,格達諾得以成為大師路易.杜普雷(Louis Dupré)的學生,接著在皇家音樂學院(Académie Royal de Musique)開始獻藝。舞姿優雅,具有特技般的旋轉特色,但他從不濫用它,寧可跳緩慢,莊嚴的舞,例如:拿手的西班牙慢夏康舞〔見la Chaconne〕。依照尚.喬治.諾威爾(Jean-Georges Noverre)的觀點,格達諾在舞蹈上的變化及品味已超越他的教師杜普雷。1751年獲頒《唯一舞者》(Danseur Seul)獎,從此聲名大噪。剛開始他和強.都貝爾瓦勒(Jean D´Auberval)聯手教芭蕾舞,從1760年到1766年獨挑大樑。他在默劇上也頗有造詣,透過芭蕾舞劇《美得與嘉松》(Médée et Jason),他刻意卸下舞台面具,簡化宮廷舞者的服飾,以便突顯他們的臉部表情。從1770年到1776年被聘為巴黎歌劇院(Opéra de Paris)的芭蕾舞教師及編舞家,同時也成為該團的首席舞者直到1781年。從1791年到1793年擔任倫敦國王劇院(the King´s Theatre)的芭蕾舞教師期間,編了不少作品,例如:《妮內特在皇宮》(Ninetteal à la Cour, 1781),《艾爾居勒之死》(La Mort d´Hercule, 1791),《領主節》(La Fête de Seigneur, 1791)。他和梅克吉米琳.加竇(Maximilien Gardel)與諾威爾合編的芭蕾舞作有:《風信子》(Endymion)及《美得與嘉松》。威斯崔於1800年他娶了德國籍的舞者安.赫內(Anne Heinel)為妻。為了替他的孫子奧古斯特.阿爾蒙(Auguste Armand)助陣,他以七十一歲高齡重現舞台,他不僅對他的兒子,孫子,也對那一代的法國舞者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威斯崔,格達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