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中間科技(或工匠科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早期高度開發國家在援助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或區域時,經常是將一些高科技及專業產品及技術大規模的直接引進需要援助的國家,而沒有將當地的風土民情、生活習慣、教育內容和宗教信仰列入考慮。其結果是當技術人員離開時,當地的民眾因為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或組織制度,而使這一批高科技產品失去作用;或者因為這些產品和當地的宗教信仰有所抵觸,民眾不願意使用;或者因為當地人民沒有「搶時間、講效率」這種意識型態,因而認為不需要使用這些設備,而造成這些高科技產品無用武之地的窘境,或逼得使當地人民必須過依賴別人的、喪失尊嚴的生活。(更壞的情況是獨裁者利用這種依賴專業、科技、大規模產銷制度的關係控制當地居民,將大部分的資源投資到可以換取外匯購買武器的產品,而忽略當地居民所需要的物資。)
  中間科技所要強調的就是:如果你真的有心要幫助那些國家或區域,那麼你應該先深入當地,實際瞭解當地的需求、其人民的價值觀,甚至其宗教信仰。根據他們的需要引進適當的工具,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使其能過比較好的生活。
  中間科技有兩個重要的觀念:
  第一,對使用者友善。除了不可以抵觸當地的風土民情、宗教信仰之外,還必須讓使用者容易上手,原則上能夠瞭解這些設備背後的道理,當機器設備故障時可以自行維修。在這種情況下,相對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環境、不同的需求會引進不同的科技和機器設備。
  第二,對環境友善。要尊重當地環境中多樣化的特色,不可以採用破壞環境,甚至大規模剷除自然的方式來提高生產力。早期為了提高生產力,不惜將整片山林焚燬,大規模改種高經濟價值作物,這是對自然環境非常不友善的作法。再者,很多當地的人民對這片土地有親切的瞭解,他們熟知何處有食物、草藥或水源。若大規模的破壞環境,會擾亂了當地民眾的生活秩序,這不僅對環境不友善,對這些民眾也非常不友善。
  中間科技所要訴求的重點是:幫助並不是引進西方所認為的高科技產品,在當地大規模的使用、生產就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們應該考慮當地的現實情況及其需求,引進適當的工具設備,按照當地的方式,再加以改善,以期能達到對使用者友善,對環境友善這兩項要件。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中間科技(或工匠科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