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庇護工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heltered Workshop
作者: 蕭金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庇護工廠」是一個提供職業重建設備的場所;在控制的工作環境和個別工作目標下,利用工作經驗及相關服務以協助殘障者,使其成為一位具有生產力的人,以便日後能過著一般正常的生活。
  在美國的庇護工廠是屬於一種職業重建方案,大都為視覺障礙者、肢體障礙者、情緒困擾者、智能不足者和腦性麻痺者所設置;是一種非營利機構,專門為前述殘障者提供重建職業能力訓練的場所。其設置之主要目的為:(1)提供一個從事有報酬的職業訓練,以使殘障者在應付具有競爭性之職業市場時能得到適當的保護;(2)為那些無法應付就業競爭的個體介紹職業或提供一個長久的職業安置。
  庇護工廠依經營方式來畫分,其設置類型包括下列三種:(1)建教合作式:大多數是學校附設或是和學校或機構合作設置。通常是為了訓練殘障工作者或是為了訓練專業教師或輔導人員提供實習場地等而設置。在此工廠工作者的工作時間並不確定;(2)衛星式:為大機構所設置之慈善福利設施;或者是經營完全依靠大公司支援,例如支援訓練師和技術員或產品製作等均由公司提供,銷售亦由公司負責;(3)公約性:工廠由政府或慈善機構設立,工作的取得視合同的取得而訂,故產品不一定,而工資亦視合同而定;其特色為業務代表的設立、工作的取得、廠家的連繫、銷售等由工廠自行作業,並抽取一定成數的利潤。
  庇護工廠最大的特色非在於生產以求最多的利潤,而是在提供良好工作環境和訓練、復健服務的場所,以收容各類型殘障者。經費的來源除本身的營業收入外,不足部分尚有來自政府補助、慈善機構、基金會及私人的捐助。此外,另一個特色為兼具復健、安置和醫療照顧的服務。工廠本身除生產和訓練外,並依殘障者個人的能力及差異提供復健和醫療照顧。殘障者經復健後能適應社會生活者則予安排至社區工作,否則即予繼續收容照顧。
  工廠除了職業訓練之外,還兼辦一些生活教育活動,例如訓練工作技巧、教導工作態度、養成守時及合作的態度、與上級建立適當的關係,以及培養對於本身所欲從事工作的信心。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庇護工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