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之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赤子之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釋:
如赤子般善良、純潔、真誠的心地。《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必敬必親,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歸厚,率由是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赤子之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嬰兒的心。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語出《孟子.離婁下》。 |
|
典故說明: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使用類別 用在「純良心性」的表述上。 例句
|
|
典源: 《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大人(1)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注解〕 (1) 大人:此指具有良好品德修養的人。 |
|
書證:
01.《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源)
02.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每怵惕之感至焉,則又移其孝於裴氏之門,而以睦於冢婦介婦,必敬必親,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歸厚,率由是也。」
03.《朱子語類.卷五七.孟子.離婁下》:「蓋大人之心,通達萬變而純一無偽;赤子之心,未有所知而純一無偽。」
04.明.黃尊素〈上鄒南臯先生書〉:「某以疏迂之質,僅留赤子之心,不顧世有周旋,眼有青白,亦豈能浮沉善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赤子之心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