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游彌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游彌堅(1897~1971),原名柏,臺北市人。幼年就讀經史古文。十三歲入松山公學校,不久進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一九一八年畢業,歷任臺北市老松、松山諸公學校教師,繼任成德學院教職。一九二四年春天,赴日本東京,入日本大學主修經濟學。一九二七年畢業返臺,即潛赴大陸,改名彌堅,與家人斷絕通信。初抵北平受雇印刷廠工作。一九二九年在南京當任三民中學英文教師,得緣被介任中央軍校少校政治教官,九一八事變後,國際聯盟派李頓爵士來中國調查,我國政府派顧維鈞為首席代表,游氏任祕書,隨顧氏參加日內瓦國際聯盟會議。曾後隨顧維鈞任駐法大使館祕書。同時進巴黎大學就讀。一九三三年冬季,回國,到財政部任職。一九三五年任職於兵工署,然後任職於湖南財政廳並兼湖南大學教授。兩年後,再調回財政廳任科長。一九三九年辭職赴香港從商。一九四一年二月在重慶成立臺灣革命同盟會,游氏被推為常務委員。同年十二月經過香港時被日軍逮捕,受嚴刑酷打成重傷,後脫險返重慶。一九四三年復任財政部職務。抗日戰爭勝利後,奉派為臺灣區財政金融特派員。一九四六年三月返臺接任臺北市第二任市長,任內兼國立臺灣大學教授、私立淡江中學董事長兼校長。次年,臺灣省教育會成立,擔任理事長。同年,當選國民代表大會南區教育團體代表。次年,兼任臺灣省政府委員。一九五○年二月離市長職後被聘為行政院設計委員,一九五四年應美國政府之邀請,前往考察。事成後,轉赴歐洲,代表我國出席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會議。十一月任臺灣紙業公司董事長。一九五五年前往歐洲出席國際勞工會議。一九五八年底轉赴民營公司服務,並被聘為國民黨中央設計委員。晚年任國語日報董事長、仁濟救濟院董事長、世界紅十字會臺灣分會會長、國際扶輪社臺港澳區總監督、臺灣觀光協會會長。一九七一年十二月,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游彌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