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職業學校 - 教育百科
德 | |
國 | |
職 | |
業 | |
學 | |
校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Vocational Institute in Germany |
作者: | 江文鉅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職業學校與企業單位為德國二元制職教制度之二大柱石;相對於企業之專業訓練,職業學校之主要功能為補充相關職類之理論知識,同時亦修習社會學、經濟學、體育等普通教育科目。職業學校上課的形式有每週一至二天之部分時間制,或集中在一至二個月之密集式二種;採用此種形式則依據企業與校區距離之遠近而定。在培育專技人員的目標下,職業學校與企業單位關係至為密切;地方政府必須依企業性質,設立相關之職校予以配合。主要之職業學校包含五類:(1)工業、手工業職校;(2)商業管理職校;(3)家政、護理職校;(4)農業職校;(5)礦冶職業學校等。 德國職業學校(Die Berufsbildende Schulen in Deutschland)的起源甚早,在十六世紀時即已設立了為從事職業活動者及教友們進修的星期日學校(Sonntagschule),屬於國民教育的一環。至於正式的職業學校基本形式的形成,則晚至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圖學及各種技藝課程增加,其名稱仍為星期日學校。此後德國職業學校的發展,依據默斯海姆(O. Monsheimer, 1970)的分類,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一八七○年至一九二○年:手工業為保護政經帶來的衝擊,保護自己免於破產的威脅,乃在企業的訓練外 ,設立了進修學校(Fortbildungsschule),一八九七年及一九○八年頒布的新法令已確立了這個規定。第二階段為一九二○年至一九七○年:一九一一年,德意志技術學校委員會(Deutsche Ausschuss Fur Technisches Schulwesen, DATSCH)要求企業單位須設計一個訓練計畫以及設立職業學校,加強專業理論之傳授,依據這個計畫,自一九二○年代以後即落實到企業教育實務中。第三個階段為自一九七○年以後:這個階段屬於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整合,是教學上、組織上及機構上的新發展,衍生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職業相關學校,改善了受職業教育的年輕人有正常的教育管道,解決升學困難的問題。其間一九七五年,德國邦教育部長常設會議(KMK)通過決議,認定了全國性的職業相關學校包括:職業學校(Berufschule)、職業專門學校(Berufsfachschule)、技職高中(Facnoberschule)、職業/專業高中(Fachgymnasium)、技職學校(Fachschule)、職業建立學校(Fachaufbauschule)等六種,使德國的職業學校建立了完整的制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德國職業學校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