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方略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詠仁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方略館為清朝為纂修方略而設置的機構,位於北京紫禁城隆宗門外、咸安宮左側,隸屬軍機處。康熙26年(1687),為纂修〔平定三逆方略〕而設,書成即撤。乾隆14年(1749年),為纂修〔平定金川方略〕而重開,此後遂成為常設機構。方略館除纂修方略外,亦奉旨纂修其他書籍,如〔大清一統志〕、〔西域圖志〕、〔明紀綱目〕、〔明史本紀〕等即其所纂。方略館與軍機處關係極為密切:方略館的總裁、提調及收掌等主要官員皆為軍機處人員;軍機處人員在這裡食宿、值班;軍機處辦理硃批奏摺的錄副及其謄寫文牘事務多為方略館供事所做;軍機處與各部院等衙門之間的一般性文書往來也常用「軍機處方略館」的名義;方略館大庫也是軍機處的檔案庫。因此,方略館漸而成為軍機處日常工作的辦事機構。凡遇修方略時,則另選人員及辦公處所辦理。宣統3年(1911年)4月隨軍機處一並撤銷。
  方略館內部組織機構有:文移處、謄錄處、纂修處、校對處及紙庫、大庫(檔案庫)。設總裁為最高官員,由軍機大臣兼任。下設提調官,滿漢各2人;收掌官,滿漢各2人;均由軍機大臣於滿漢軍機章京內派充,負責方略館的具體領導工作。還設纂修官,滿3人,漢6人(分總纂、纂修、協修等名目),除漢纂官1人由翰林院咨送外,其餘各官皆由軍機章京兼充,分掌編纂具體事宜;校對官,無定額(分總校官、校對官、複校官、詳校官等名目),由軍機大臣咨取內閣中書兼充,掌校勘之事;譯漢官,無定額,均由吏部調用;各處、庫還設有總承發、幫承發及常川供事若干人,由內閣翰林院、詹事府等衙門調充,負責謄寫等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方略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