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宜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ˋㄉㄤˋㄕˋㄏㄜˊㄖㄨˊ:「ㄕˋㄧˊ」、「ㄧˊㄖㄣˊ」。
  2. ㄧㄥㄍㄞㄖㄨˊ:「ㄅㄨˋㄧˊㄓㄤㄧㄤˊ」、「ㄅㄨˋㄧˊㄒㄩㄢㄖㄤˇ」。
  3. ㄒㄧㄤㄏㄜˊㄕㄨㄣˋㄖㄨˊ:「ㄧˊㄕˋㄧˊㄐㄧ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應該、應當。
    【例】不宜喧鬧、不宜妄自菲薄
  2. 合適、適當。
    【例】合宜、適宜、動靜皆宜
  3. 相安、和順。
    【例】宜室宜家、宜兄宜弟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相安、和順。《禮記.大學》:「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
2.適當。《呂氏春秋.不苟論.當賞》:「主之賞罰爵祿之所加者宜,則親疏遠近賢不肖,皆盡其力而以為用矣。」
3.共享。《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形]
合適、相稱。如:「動靜皆宜」。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副]
1.應該、應當。如:「不宜喧鬧」、「不宜妄自菲薄」。
2.大概、似乎。《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今陰陽不調,宜更曆之過也。」
[名]
1.事宜。《禮記.月令》:「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
2.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相安、和順。《說文解字.宀部》:「宜,所安也。」《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禮記.大學》:「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

2. 適當,合於事情狀況。《呂氏春秋.不苟論.當賞》:「主之賞罰爵祿之所加者宜,則親疏遠近賢不肖,皆盡其力而以為用矣。」

3. 相稱、適合。如:「動靜皆宜」。《孟子.離婁上》:「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宋.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後〉詩二首之二:「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 事理、適當需要。《禮記.月令》:「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

5. 共享。《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6. 應該、應當。《孟子.萬章上》:「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7. 大概、似乎。《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今陰陽不調,宜更曆之過也。」

8. 姓。如元代有宜桂可。

注音: 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宜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