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靈智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throposophy (Anthroposophie)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靈智學或譯作「知人術」,指一種奧祕的靈魂科學(Spiritual Science)。主張此說的學者相信,人類的智慧(human intellect)具有可與靈性世界(spiritual worlds)相通的能力,而透過靈智學可以將人類帶到一種與環境及宇宙本身相互和諧的境界。
  靈智學由奧地利哲學家史坦納(R. Steiner, 1861~1925)所創。史坦納早年潛心於科學研究,編輯過歌德(J.W. von Goethe, 1749~1832)的科學著作,深受其影響。一八九四年,完成〔自由的哲學〕(Philosophie der Freiheit)一書,開始轉入哲學的鑽研。在哲學研究方面,史坦納起先加入「知神術學會」(Theosophical Society),對於知神術(Theosophy)有高度的興趣。當代的知神術受佛教與印度教影響,認為每人天生具有某種稟賦,此種稟賦可以訓練,藉以使人直觀到神,並對萬物獲致神祕的知識。一九一二年時,建立了自己的「靈智學學會」,較之知神術,靈智學更以古埃及與希臘的神祕宗教為宗。史坦納在靈智學中,假設靈性世界的存在,並認為此世界可以為純粹思維(pure thought)所理解,不過史坦納所講的純粹思維只有藉人類潛在的知識功能(faculties of knowledge)才可完全獲得。他能認為人類在起初即透過一種如夢般的意識(dreamlike consciousness)參與了整個世界的屬靈過程,深信人類的意識只要加以增強,便可以重新覺知到靈性世界。因此,史坦納提倡必須發展一種獨立於感官之外的靈性覺知(spiritual perception)能力。
  靈智學的教育重點在於發展靈性慧見的特殊能力,培養道德的均衡,道德行為無論過與不及,均非靈智學者所樂見。基於靈智學的觀點,史坦納從事了種種政治、文化與教育活動,曾在瑞士的多納赫(Dornach)建立第一所歌德學園(Goetheanum),以人文學科為主。又創設了華爾道夫學校教育運動(Waldorf School Movement),此運動後來為德國、英國、美國等地所仿效。此外,他也建立了許多教育機構,所服務的對象涵蓋殘障兒童、數學及科學研究、醫藥及農業、演說、音樂與戲劇等方面。關於靈智學對教育活動的影響可參見「華爾道夫教育學」(Waldorfpädagogik)。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靈智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