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朱希祖(1879-1944) - 教育百科
(1879-1944)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趙飛鵬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朱希祖,浙江省海鹽縣人。字逿先,生於清光緒5年(1879)。幼年受其父朱永檠課讀,即有志於經史之學。22年,入縣學,家貧,在外就館。31年,考取浙江省官費,留學日本,進早稻田大學研究歷史,並從章太炎受說文音韻之學。畢業後回國,執教杭州兩級師範學堂、嘉興第二中學堂。辛亥革命時,被推為海鹽縣知事,不久改任職浙江省教育廳。民國2年(1913),奉派至北京,出席國語讀音統一會,議定注音符號。旋應聘北京大學預科教授、兼清史館纂修。6年,任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12年,赴陝西講學,並蒐訪碑拓史料甚富。又往山西,遍觀大同雲岡石窟。16年,張作霖入北京,改組北大,朱氏辭職改任清華及輔仁大學教授。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主編〔天津益世報學術周刊〕。18年,再任北大史學系主任,20年,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21年,南下擔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史研究所主任及廣東通志館纂修。在粵訪求明季史蹟及兩廣方志。23年,應聘赴南京任中央大學史學系主任,又受聘為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致力考察南京附近古蹟,調查六朝陵墓;並撰寫〔偽齊錄校證〕、〔偽楚錄輯補〕等書,揭發日本侵華陰謀。25年起,佐其師章太炎講學於蘇州國學講習會。章氏謝世,仍繼續不輟,師生之誼甚篤。26年,抗戰軍興,中央大學西遷,朱氏隨赴重慶,倡修國史。29年,國史館籌備委員會成立,張繼為主任委員,聘朱氏為總幹事,致力籌畫。又兼考選委員。兩年後請辭國史館事。33年7月5日,病逝重慶。享年66歲。
  朱氏藏書室名曰酈亭,因藏有明鈔宋本〔水經注〕,王國維譽為酈書第一。其藏書之特色,一為南明史料豐富,計有史料數十種、詩文集一百五、六十種、筆記雜著數百種,共約700種左右,為當時全國之首。二為方志,其數量僅次於南明史籍。其著作有〔明季史料題跋〕、〔朱希祖先生文集〕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朱希祖(1879-1944)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