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森有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森有禮(1847~1889),是日本明治前半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及外交官,並且是日本第一任文部大臣(教育部長)。他是九州薩摩藩的屬下森有恕的五男,在一八八九年被刺身亡,享年四十二歲。
  森有禮原就讀於薩摩藩的洋學校造士館開成所學校,治一八六五年奉命赴倫敦大學留學,兩年後轉赴美國留學;一八六八年(明治元年)回到日本,在明治新政府出任法官等職位;一八七○年奉派至美國從事文化外交工作。後因在美國反對外債販賣事而辭職回國,同時發表〔信仰自由論〕、〔日本的教育〕等書。一八七三年至外交部工作,也曾派駐中國為公使,其間對於思想敗蒙工作發揮影響力量;一八七九年以特命全權公使身分派駐英國,參與條約修訂工作,其間和在德國及澳洲進行憲法研究的伊藤博文在巴黎相識,談論教育問題後,兩人深覺志趣相投。一八八四年回到日本,擔任參事院議員及文部省官員等;翌年,伊藤內閣成立,被任命為文部大臣,遂展開制定各級學校令,及以君主立憲為前提的各種教育措施,可惜三年多後,被保守派青年刺殺。
  日本對於森有禮的功過,目前做尚無定論,有人批評他的各種教育政策,似乎前後矛盾,但也有些思想史研究學者認為,其政策內容,包含實存論的進步主義思想,可用「自他並立」來貫串其政策理念。不過,有關他的研究仍在繼續中,如何從新史料的發掘中,正確地掌握他的施政理念,以及他的政策功過,將有待更多的研究方能釐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森有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