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基模訓練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chema Training
作者: 程炳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基模訓練是由寇克(L.K. Cook)發展來幫助學生辨認物理、化學及生物等科學教科書的文章結構訓練。基模訓練的主要原理是教導學生辨認科學教科書文章的結構,並根據文章的結構來統整文章內容,以促進學生在訊息處理過程中的內在聯結,有利於長期記憶的貯存。
  根據庫克的研究,科學教科書常有五種文章結構:
  第一種結構是概括化(generalization):以概括化為主要結構的文章中,常有一個主要意念,文章中的大部分文句是在為主要概念提供證據;而文章所要傳達的是某種定義、原則或定律。學生的閱讀目標,要設定在了解主要觀念、提出支持證據、能利用自己的話來解釋主要觀念。
  第二種結構是列舉(enumeration):在這類文章中,經常以細列式(實際列舉事實並以數字加以標示)或非細列式(以段落的型式)來列舉各種事實;閱讀者通常很難以一個陳述句來正確綜括這些訊息。學生的閱讀目標,必須設定在注意一般性主題,而且必須記住每一個次主題或個別事實。
  第三種結構是序列(sequence),這類文章通常描述連續的一連串事件、過程或步驟;文章中常有 「首先」、「其次」、「第一步」等標示文字。閱讀序列結構的文章,必須以能夠描述序列中每一步驟,而且能比較各階段或步驟間的主要差異為目標。
  第四種結構是分類(classification):這類文章常將材料聚合或分離成等級或類別,發展出分類系統以供將來分類各種項目之用。文章中常見「能分為」、「分組為」、「有兩種類型」等標示文字。學生閱讀這種文章,必須以能列出組別或分組的要素、了解各組間的差異、能夠把新訊息加以分類為閱讀目標。
  第五種結構是比較和對照(compare / contrast):這類文章常檢驗兩個以上事物間的關係。若是比較,則分析相同處及相異處;若是對照,則只注意相異處。文章中常見 「與……比較起來」、「……之間的差異……」等標示文字。學習者閱讀這種文章,必須以能討論事物間的相似性或相異性為目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模訓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