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檮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ㄨˋ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tá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o
解釋:
參見「檮昧」、「檮杌」等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ㄊㄠˊ

1. 斷木。《說文解字.木部》:「𣚑(檮),斷木也。从木,𠷎聲。《春秋傳》曰:『𣚑(檮)柮。』」

2. 「檮杌」:

⑴本是一種凶暴的野獸,後來比喻為惡人。《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捨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人之很惡,同於檮杌;人之凶暴,類於窮奇。」亦作「桃杌」。

⑵古代楚國史書之名稱。《孟子.離婁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3. 「檮昧」:無知愚昧。晉.郭璞〈爾雅序〉:「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沉研鑽極,二九載矣。」

㈡ㄉㄠˋ

棺木。《廣雅.釋器》:「檮,棺也。」

注音: ㈠ㄊㄠˊ ㈡ㄉ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檮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