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毆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ㄨ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ōu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ōu
解釋:
00:00
  1. 擊、打。
    【例】鬥毆、圍毆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ōu
解釋:
[動]
1.擊、打。如:「鬥毆」、「毆打」。《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三折:「將霍山纏住拘,將霍禹劈面毆。」
2.惹人生氣。通「嘔」。《金瓶梅》第三三回:「春梅也不拏箸,故意毆他,向攢盒內取了兩個核桃遞與他。」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00:00
海陸音
00:00
大埔音
00:00
饒平音
00:00
詔安音
00:00
南四縣
00:00
釋義:
四縣音
00:00
海陸音
00:00
大埔音
00:00
饒平音
00:00
詔安音
00:00
南四縣
00:00
釋義: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ㄡ

擊、打。如:「鬥毆」、「群毆」。《說文解字.殳部》:「毆,捶毄物也。」《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漢.王充《論衡.訂鬼》:「病者困劇身體痛,則謂鬼持箠杖毆擊之。」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你本是開國元勛,論汗馬位列三公,今日赴宴不遵令,卻用拳毆打道宗。」《紅樓夢》第四回:「兩家爭買一婢,各不相讓,以致毆傷人命。」

㈡ㄑㄩ

驅趕,驅使。通「驅」。《集韻.平聲.虞韻》:「虧於切,音區。與驅、敺音義並同。」

注音:
㈠ㄡ ㈡ㄑ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