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江蘇省蘇州中學(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厥軒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蘇州中學校址在江蘇省蘇州市三元坊,為大陸地區最古老和最著名的中學之一。
  蘇州中學歷經變遷。現三元坊原為北宋散文大家范仲淹於景佑二年(1035)所建府學舊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增設紫陽書院。光緒三十年(1904)改為江蘇師範學堂,文字學家羅振玉任校長,聘日本文學博士藤田豐八為總教習,教習中有著名學者王國維等,先後任教該校之日本學者約二十餘人,師資整齊雄厚。這一時期該校學生畢業後大多赴日留學,多數參加孫中山組織之同盟會。民國元年(1912),改名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著名學者楊保恆任校長。楊校長創導「注全力於德智體三育之發達」,並首創小學單級教學法。十六年(1927),學校與省立二中、工專高中部和補習班合併為第四中山大學區蘇州中學,設立普通、師範、農師三科,為實科高中。十七年(1928),又改為江蘇省立蘇州中學,仍為實科高中。二十年(1931)增設化工科。二十六年(1937)抗戰爆發,學校遷址上海租界。三十二年(1943)又先後遷江蘇宜興、常州,改名為私立弘毅中學、青雲中學。三十四年(1945)抗戰勝利,學校遷回蘇州原址,恢復蘇州中學校名。
  蘇州中學素以師資堅強、要求嚴格、教育品質高著稱。一九五三年,學校改名蘇州高級中學,陳六中任校長。陳校長治校極嚴,訂定諸多規章制度,克服教學脫離實際之缺失。一九八四年又調整教育結構,提出「上好必修課,增設選修課,發展課外活動,加強社會實踐,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之教育目標。一九八五年蘇州中學與中國科技大學合辦兩年制少年預備班。近年,蘇州中學之教育改革成果頗豐,為大陸各省區中學教育改革之楷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江蘇省蘇州中學(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