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氣養心 - 教育百科
治 | |
氣 | |
養 | |
心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俞懿嫻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治氣養心是荀子在[修身篇]中提出來個人涵養品德的方法。這裡「氣」是指生理上的血氣和天生的氣質;「心」是指心理上的思慮、精神意志作用。荀子認為人生而有剛強、猛戾、庸懦、愚謹等等不同的氣質,思慮發展之後也有草率、狹隘、貪利、輕薄等傾向。因此有賴禮義法度、良師益友從旁輔助指導,始能平治血氣,修養心知。[修身篇]中說:「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戾,則輔之以導順;齊給便利,則節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僄弃,則炤之以禍災;愚款端慤,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其神一好。夫是之謂治氣養心之術也。」意思是說平治血氣、陶養心知的方法是:血氣剛強時,以柔和調服之;知慮逐漸發展成熟時,則以坦率忠直使之專壹;勇猛暴戾時,以順從輔導之;思慮快捷輕率時,則以沈靜鎮定節制之;氣量狹小時,以開闊心胸勉勵之;思慮卑下重利時,則以志向高潔提升之;庸俗懶散時,以良師益友改善之;懈怠輕浮時,則以如此將招災速禍曉喻之;愚直忠厚時,則以禮樂陶冶其情性,啟迪其心智。總之平治血氣,陶養心知的方法最直接的莫過於以「禮」,最緊要的莫過於有 「良師」,最具神效的莫過於「專一」。由此可見,荀子認為要想發揮最佳的教育功效,必須遵法客觀的道德行為準則(亦即禮),輔之以良師益友等具善良品格可為模範者,再加上學者自身專心壹志,如此才能變化氣質,增進智慧。(參見「隆師親友」、「師法隆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治氣養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