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不置可否 - 教育百科
ˋ
ˋ
ˇ
ˇ
  • 漢語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變)
漢語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變) bú zhì kě fǒu
解釋:
  1. 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對。
    【例】每當我們徵詢他的意見,他總是不置可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不置可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ù zhì kě fǒu
解釋:
不表示任何意見。《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沈中堂又問他們抵制的法子。有人說:『應該上個摺子,不准他們考差。凡是本衙門差使,都不准派。』又有人說:『這個翰林,祇能算做頂帶榮身,不能按資升轉。』沈中堂聽了不置可否。」也作「未置可否」。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不置可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ㄅㄨ
ㄎㄜ
ㄈㄡ

ㄅㄨ
ㄎㄜ
ㄈㄡ

釋義:
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語或本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
△「模稜兩可」
典故說明:
「不置可否」就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為尚書禮部侍郎衛膚敏所撰寫的墓誌銘中,憶及衛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陳朝政紊亂的原因,就在於大臣們:「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指眾臣為了怕違背皇帝的心意,對於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見,以致於不管對錯都放任行之,終於招致災禍。其中「無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表示沒有意見的樣子。後來「不置可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使用類別
用在「不表意見」的表述上。
例句
  1. 對於他提出的建議,長官一直不置可否,讓人急得不得了。
  2. 下屬提出意見時,他總是不置可否地敷衍,顯得很沒有誠意。
  3. 他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遲遲不肯做出決定,讓下屬無所適從。
  4. 上司聽完我的報告後,沒有任何指示,只是不置可否地說要再想想。
  5. 在會議中,雙方對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主席卻不置可否地隔岸觀火。
  6. 對於公司財務吃緊傳聞的真假,他不置可否,只表示一切都還在掌控中。
  7. 當我們徵詢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時,他都語帶保留地不置可否,根本無法得知他真正的想法。
辨識:
近義成語
不置一詞、含糊其詞、模稜兩可
形音辨誤

典源: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據《浮溪集.卷二五》引)公諱膚敏,字商彥,少力學問。……先是,公論時政。上曰:「崇寧大觀(1)以來,所以亂祖宗法者,由宰相(2)持祿(3)。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4)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

〔注解〕 (1) 崇寧大觀:北宋徽宗的兩個年號。 (2) 宰相:古代君主的最高幕僚,為百官之長。 (3) 持祿:保住祿位,無所建樹。 (4) 馴:逐漸。
書證:
01.《儒林外史》第六回:「那兩位舅爺,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總不置一個可否。」
02.清.惲敬〈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四坐皆士大夫,言人人殊,公不置可否。」
03.《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溫欽差聽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不置可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