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遒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ú
解釋:
  1. 剛健、強勁。
    【例】遒勁、遒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iú
解釋:
[動]
1.迫近。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文選.潘岳.秋興賦》:「悟時歲之遒盡兮,慨俛首而自省。」
2.聚集。《詩經.豳風.破斧》:「周公東征,四國是遒。」《左傳.成公二年》:「布政優優,百祿是遒。」
3.終、盡。《文選.班固.答賓戲》:「〈說難〉既遒,其身乃囚。」宋.陸游〈北望感懷〉詩:「大事竟為朋黨誤,遺民空歎歲時遒。」
[形]
剛健、強勁有力。《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宋.陸游〈江樓醉中作〉詩:「淋漓百榼宴江樓,秉燭揮毫氣尚遒。」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迫近。《說文解字.辵部》:「逎,迫也。……遒,逎或從酋。」《楚辭.宋玉.招魂》:「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漢.王逸.注:「遒,亦迫。」三國魏.曹植〈箜篌引〉:「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2. 聚集。《左傳.成公二年》:「布政優優,百祿是遒。」

3. 堅固。《字彙.辵部》:「遒,斂而固之也。」《詩經.豳風.破斧》:「周公東征,四國是遒。」漢.毛亨.傳:「遒,固也。」

4. 剛健、強勁有力。《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公幹有逸氣,但未遒耳。」《老殘遊記》第三回:「只有中間掛著一幅中堂,只畫了一個人,彷彿列子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筆力甚為遒勁。」

5. 美好。《文選.卷四五.設論.班固.答賓戲》:「〈說難〉既遒,其身乃囚。」唐.李善.注引應劭:「遒,好也。」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遒文麗藻,方駕曹王。」

6. 終、盡。《廣韻.平聲.尤韻》:「遒,盡也。」宋.陸游〈北望感懷〉詩:「大事竟為朋黨誤,遺民空歎歲時遒。」

注音: ㄑㄧ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遒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