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在俗獻身團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y Institutes
作者: 徐可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天主教在俗獻身團體於一九四七年由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XII)批准成立,它們一方面「追隨福音勸諭的真正而完備的誓約」(〔修會生活革新法令.十一〕)(梵二大公會議於一九六五年公布),但同時是「在俗世中」生活工作。換句話說,它們保存奉獻生活的本質,度「貞潔、貧窮、服從」的福音生活,但外表上毫無修會的任何外在形式;藉著所從事的教育、醫療、社會等各種工作,它們「在俗世中」來聖化世界,傳播福音,就如「酵母和入麵團中」一樣。
  正是由於要「在俗世中」生活工作,所以這些團體「在靈修上」就需要有更好的培育和訓練。不但在收錄方面要慎重嚴謹,其初期培育與考驗(從加入團體到初次宣示接受貞潔、貧窮、服從的聖約),教會也規定不得少於二年(〔天主教法典.七百二十二條三項,拉丁文中文本一九八五〕)。此外教會也強調,要使自己「成為世間的酵母,以增長基督的奧體」,團體的成員就必須「在天、人雙方面的事物上,受過良好的培育……所以團體負責人當盡心竭力,特別培養成員的神修,並推進更多的訓練」(〔修會生活革新法令.十一〕)。目在教會中,這些團體相當多元,分布很廣。臺北的「生命之母」團體,就是其中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在俗獻身團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