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穗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ㄌㄟˋㄓˊㄨˋㄐㄧㄥㄉㄨㄢㄔㄥˊㄔㄨㄢˋㄐㄩˋㄐㄧˊ˙ㄉㄜㄏㄨㄚㄏㄢˋㄍㄨㄛˇㄕˊㄅㄨˋㄈㄣˋㄖㄨˊ:「ㄉㄠˋㄙㄨㄟˋ」、「ㄇㄞˋㄙㄨㄟˋ」、「ㄏㄨㄚㄙㄨㄟˋ」。
  2. ㄒㄧㄤˋㄙㄨㄟˋㄓㄨㄤˋ˙ㄉㄜㄓㄨㄤㄕˋㄆㄧㄣˇㄖㄨˊ:「ㄇㄠˋㄙㄨㄟˋ」、「ㄐㄧㄢˋㄙㄨㄟˋ」、「ㄓㄜˋㄓㄨㄥㄍㄨㄛˊㄐㄧㄝˊㄉㄞˋ˙ㄓㄜㄔㄤˊㄙㄨㄟˋㄇㄟˇㄐㄧˊ˙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穗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解釋:
  1. 植物莖端成串聚生的小花或果實。
    【例】稻穗、麥穗、拾穗
  2. 穗狀的東西。
    【例】燈穗、帽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解釋:
[名]
1.植物莖端成串聚生的小花或果實。如:「稻穗」。《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穗。」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2.燭花、燈花。唐.韓偓〈懶卸頭〉詩:「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宋.范成大〈晚步宣華舊苑〉詩:「歸來更了程書債,目眚昏花燭穗垂。」
3.用絲線或布條等結紮而成的穗狀裝飾物。如:「帽穗」。
4.廣州市的別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uī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植物莖的頂端結成的成串果實。
  2. [[量] ] 計算成串果實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