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日內瓦學苑(瑞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eneva Academy(Swiss)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日內瓦學苑為十六世紀法國著名宗教改革家喀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於一五五九年在日內瓦地區所創設的學校,以研究新教神學為主旨;日內瓦學苑後來並成為日內瓦大學的前身。
  喀爾文本來是法國人文學校基恩學校(College de Guyenne)名師柯狄葉(M. Cordier)之徒,早年即對於古典人文學科深感興趣,並兼及法學與神學之研究。喀氏從古典著作,尤其是希臘文著作的研讀中,肯定〔聖經〕是「上帝的永恆指令」,是基督王國律法的唯一權威,因而貶低教會與教皇的地位。由於喀爾文支持新教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運動,但法王卻禁止新教的活動,喀爾文遂於一五三六年逃亡日內瓦。在流亡日內瓦的期間,喀爾文參加了法雷爾(G. Farel, 1489~1565)所領導的自由市民政權,後並成為該政權的實際領導人。一五三八年與法雷爾同被驅逐而遷居於史特拉斯堡(Strassburg),並在斯都姆學校(Sturm's School)教授年長的學生神學。就是在這段他在斯都姆學校的時間內,喀爾文不僅學到了許多關於學校組織的知識,也獲得了一些與兒童能力有關的概念,這些都是他以前所沒有的經驗。一五五六年,喀爾文再訪斯都姆學校,之後當他回到日內瓦後,他創設了與斯都姆學校有許多類似之處的日內瓦學苑。
  在喀爾文的教育原則中,雖然強調上帝的話語是所有學問的基礎,但他也主張透過文雅科目的研究,把人文精神與宗教精神結合一起,將有助於對於上帝話語的了解。喀爾文的教育理想在日內瓦學苑才開始有了實現的機會;他將學苑分為七級,其中各級都側重古文學的研究及〔聖經〕教義的研讀,學生也都要唱聖詩與祈禱。在前四級中,學生除了學習讀寫法文外,也必須學習拉丁文;而從第四級開始,也開始教授希臘文,並且以希臘文念〔新約〕。喀爾文本人在一五三六、一五三七年曾作〔基督教義釋例〕與〔教義問答〕二書,後來也成為學校中的教材。日內瓦學苑在首任校長貝札(Th. de Beza)的努力下,有著非凡的成就。在學生人數方面,當喀爾文死後十年,學校成長至約一千五百名學生;而同時日內瓦學苑也造就了不少有影響力的學生,例如在一六三五年比利時的一個城市魯汶(Louvain)的名人錄中,竟有四分之一來之於該學府。簡言之,日內瓦學苑可說是喀爾文發揮組織長才,將宗教與教育結合在一起的成功例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日內瓦學苑(瑞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