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小組學習法 - 教育百科
學 | |
生 | |
小 | |
組 | |
學 | |
習 | |
法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tudent Team Learning, STL |
作者: | 王文科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生小組學習法係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司雷文(R. Slavin)及其同僚所倡導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中較為實用且使用最廣的一種學習方法。 此種學習方法由四、五名在共同技能方面表現相近的學生組成,共同進行學習;其共同理念是學生會為自己所屬小組的同伴以及自己的學習負責,且彼此需一起共同進行合作式學習。此外格外強調整個小組所欲達成之目的,全體成員唯有為共同的目的而奮鬥,方可達成。 學生小組學習法的主要概念有三: 1.團體獎(team reward):若一小組達成預期的目的,則可獲頒證書或其他的團體獎;所有小組不會為了團體獎而惡性競爭,所有小組均會在規定的週數中達成目的而獲獎。 2.個別績效(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組成功與否決定於小組全體成員個人學習的結果;任何學習活動,小組成員彼此均會相互教導,務期每個成員無需他人的協助,就可接受測試或評量。 3.成功機會均等(equal opportunities for success):每個學生以改進自己過去的表現,來顯示對小組的貢獻;即使高、中、低成就者面對挑戰時,能竭盡所能對付,且每個成員對小組的貢獻,均受重視。 採學生小組學習法進行學習的成果,根據研究所得顯示:成員在閱讀、數學、社會科、自然科學等科目,均有良好的成果。若執行妥當,學生也會對學校採取積極的態度,自己也具有正向的自我概念。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生小組學習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