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生態工程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shēng tài gōng ché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tài gōng chéng
解釋:
應用生態學原理,摹擬自然生態系統,來設計、改造、組建一個更加優良的人工生態系統或生產工藝體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生態工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cotechnolog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生態工程,乃由應用生態學家所提出,或稱生態科技(ecotechnology),乃藉由對自然界的管理,輔助傳統性工程方法,以致力於人類與自然系統之協調。基於對生態系統的深入了解,生態工程之基礎為系統之自我組織功能,設計一新的生態系統之工程,利用科技方法於生態系統之管理,以追求成本及對環境傷害的最小化,透過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共同設計、安排,使兩者皆能獲利。生態工程觀念,以生態系之自我設計能力為基礎,強調透過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間之設計安排以達彼此互利共生,並視生產、消費後之物質為一副產品,透過循環再利用以達減廢的目標,進而達到永續發展的實現。這種強調人與自然界間和諧發展之觀念早在一百年前便已有具體之行動,當時乃利用溼地來處理社區的污水以達污水自淨的效果。中國式之農村社會亦有結合飼養家畜、養殖地、以及作物栽培等不同生產系統之方式,再循環、利用有機質之例子。但人們真正開始有目的使用溼地來處理污水則是起源於1960年代的早期。生態學家H. T. Odum曾於1962年提出應用自我組織於生態工程的觀念,並先後於1967年及1973年應用此觀念於鹹水湖及溼地。至於固態廢棄物,有機物乃以堆肥加以處理,使其成為有機肥,助益農業系統之運作;無機物則以回收、再利用於經濟系統,使其在減少生態經濟系統壓力的同時,亦提昇了自給自足的能力。生態工程方法與應用,基本上可概分為四類:(1)利用生態系統來減輕或解決污染問題,如利用溼地再循環養分;(2)以人造生態系統,仿自然界之自我設計功能,減輕或解決污染問題,例如利用滯留池調節水文、人造溼地處理污水;(3)將遭受破壞之生態系加以復育,再生其自我設計之功能,例如湖泊復育;以及(4)在維持人與環境間互利共生之生態原則下,利用生態資源,例如森林管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生態工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