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熱身運動 - 教育百科
ˋ
ˋ
ˋ
  • 漢語拼音 rè shēn yùn dò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è shēn yùn dòng
解釋:
主要活動前的準備動作,可讓身體機能適應激烈活動的狀態。如彎腰、甩手、踢腿、原地跑步等舒活筋骨的柔軟操。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熱身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arm-up
作者: 黃永任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熱身運動又稱為準備運動,是指一些身體活動的組合,在主要的身體活動(conditioning)之前,以較輕的運動量先行活動肢體,以為激烈活動前的準備;其目的在提高激烈運動的效率,並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
  由生理學觀點來看,熱身運動具有下列效果:可增加肌肉收縮時的速度和力量,改善肌肉的協調能力,減少肌肉、肌腱、韌帶受傷的機會,並促使耐力運動時再生(second wind)的出現。
  有效的熱身運動必須包括下列條件:
  1.運動量必須適當,以期提高體溫,達到出汗的效果,但不可過量,以免造成疲勞。
  2.熱身運動包括伸展運動和其他一切較輕鬆的活動。
  3.熱身運動,包括比賽或主要運動的動作形態,如徑賽選手的熱身運動就含有跑步、三鐵選手含有試擲、跳欄選手含有跨欄架等動作,但活動量應避免達到「最大」的程度。
  4.熱身運動的強度在賽前或主要運動前十至十五分鐘必須漸漸降低,而在賽前或主要運動前五分鐘完成熱身運動,如此才可清除所有疲勞物質,而又不失熱身的效果。
  熱身運動對運動員的心理功效也相當明顯,尤其是一些容易焦慮的選手,熱身運動可使其心情鎮定,注意力集中,使心理完全準備好,以應付即將來臨的激烈運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熱身運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