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心理分析治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sychoanalytic Therapy
作者: 毛國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心理分析治療是一套治療精神疾病患者的方法,由奧國精神醫師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首創,是佛氏及其學說的跟隨者以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sis)對人格、行為內在動力、衝突與精神病患的成因加以探究,而發展出的一套治療程序與方法。
  這套方法的基本原則,就是設法去揭露當事人行為的潛在動機並重組其意義。由於心理分析論認為心理或行為的病因,常是基於被壓抑的欲望或衝突作用,這些是屬潛意識的層次,當事人本身不能察覺,而治療者也不能由直接觀察來了解,所以要透過心理分析的方式,讓那些藏在潛意識裡的意念逐漸浮現,治療者並要協助重組這些材料並理出意義來,亦即使當事者能意識到「藏在潛意識裡的想法」。
  治療的方法主要藉由自由聯想(free association)和夢的解析(interpretation)以及對治療中精神分析師與病患關係的移情(transferences)來分析,詳述如下:(1)自由聯想是讓當事人在放鬆而舒適的情況下,將他當時心裡的意念,隨機的聯想,不加控制地說出來,治療者乃能發現其問題之所在。(2)夢的解析是讓病人報告他的夢境。佛氏認為在潛意識裡的意念和衝動,常不見容於當事人或社會,因而被壓抑著。但在睡眠的狀態下,由於意識的監督作用降低,使得這些被壓抑的意念,能夠逸出,而以夢的形式出現。所以經由夢的解析,可能察見當事人潛意識的內容。(3)移情是以治療者和當事人雙方在治療過程中的關係,來觀察當事人是否將他過去與別人的關係和情感投射在治療者身上,藉以協助當事人領悟這些情緒與關係。
  治療的歷程中,發洩(abreaction)、頓悟(insight)和解決(working-through)是便當事人有進展的三種主要經驗。發洩是讓當事人能自在地表達被壓抑的情緒,或重新體驗強烈的情緒經驗。頓悟是讓當事人逐漸地了解衝突的根本原因。頓頤悟和發洩必須同時進行,當事人必須了解自己的感覺,同時感覺到他所了解的。解決則是再教育的過程,當事人必須學習以比較成熟有效的方式去面對衝突情境。心理分析的治療效果,是人格的重建,讓當事人更能適應生活。心理分析的治療方式費時長久,也相當昂貴。因此對於時間和經濟上許可,能夠流暢地表達個人感覺,且有高度解決問題動機者較有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心理分析治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