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恐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ㄞˋㄆㄚˋㄖㄨˊ:「ㄎㄨㄥˇㄐㄩˋ」、「ㄐㄧㄥㄎㄨㄥˇ」、「ㄎㄨㄥˇㄏㄨㄤ」。
  2. ㄨㄟㄏㄜˋㄖㄨˊ:「ㄎㄨㄥˇㄏㄜˋ」。
  3. ㄧˊㄌㄩˋㄅㄨˊㄉㄧㄥˋㄘˊㄧㄡˇㄉㄚˋㄍㄞˋㄎㄜˇㄋㄥˊ˙ㄉㄜㄧˋ˙ㄙㄖㄨˊ:「ㄊㄚㄎㄨㄥˇㄆㄚˋㄅㄨˊㄏㄨㄟˋㄌㄞˊ˙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ng
解釋:
  1. 害怕、畏懼。
    【例】驚恐、惶恐、有恃無恐
  2. 威脅、使害怕。
    【例】恐嚇
  3. 大概、可能。表疑慮不定的語氣,今多用「恐怕」一詞。
    【例】恐未必如此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ǒng
解釋:
[動]
1.害怕、畏懼。如:「驚恐」、「惶恐」、「爭先恐後」、「有恃無恐」。《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2.威脅、使害怕。如:「恐嚇」。《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傳》:「王不許,博辭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唐.賈島〈暮過山村〉詩:「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副]
大概、或者。表疑慮不定的語氣。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hió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害怕、畏懼。如:「驚恐」、「惶恐」、「爭先恐後」、「有恃無恐」。《說文解字.心部》:「恐,懼也。」《韓非子.說疑》:「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列傳》:「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脅、使害怕。如:「恐嚇」。《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王不許,博辭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益解,博欲上書為大人乞骸骨去。」唐.賈島〈暮過山村〉詩:「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3. 擔心。《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劉備雖漢朝苗裔,功微德薄,為平原相猶恐不稱職。」《紅樓夢》第三四回:「寶玉猶恐是夢,忙又將身子欠起來,向臉上細細一認。」

4. 大概、或者。表疑慮不定的語氣。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字彙.心部》:「恐,疑也,慮也,億度也。」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西遊記》第三一回:「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

注音: ㄎ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