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收益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ate-of-Return to Education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收益率亦稱為教育投資報酬率。其計算方式是:將教育程度不同的個人,其一生中所能賺取的所得和接受這種教育當年所需支付的成本,加以對比求得每年收益(報酬)的比值,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教育投資後預期可能獲得的收益或報酬,可以從兩方面衡量,其一是社會收益率(social rate-of-return),其二是私人收益率(private rate-of-return)。計算收益率時,是選定某一年,在各種不同年齡的人口組別中,將各人因所受教育之不同而使其賺取所得亦不同的情形計算出來。從社會觀點處理,只要將這種差額求出即可;但如從私人觀點處理,則從年齡與所得為區分標準的橫斷面資料中(age-earnings profile)求得不同教育程度者在不同年齡賺取所得的差異現象。這樣就可以將各種教育程度不同者之終身所得計算出來。
  在計算收益率時,值得注意的是,個人預計可賺取的終身所得,是其一生擔任工作過程中經年累月連續下來才可以得到的,所以所得是一項收入川流(Stream Income)。但另一方面,受教育所支付的成本卻是當年或過去所發生的,如果要將各人的所得與支出的成本二者加以對比,求其收益(報酬)之大小,必須使二者的「值」在相等的情況下才能夠比較;換句話說,也就是貼成現值後再比較其利益的大小。最早的貼現方法是根據市場供需、投資狀況、銀行利率、以及教育的風險性等各項因素後,定出貼現率(discount rate)來計算教育的收益。用這種貼現方法計算出來的收益,稱為外部收益(external rate-of-return)。後來美國學者貝克爾(G. Becker)在計算大學教育收益時,不採用外部收益率來計算可得的所得現值,而是將一個人在增加接受教育之後預計將來能夠多賺的所得與為了多受這種教育目前所需支付的成本加以比較,看看其間須以怎樣一個百分率與前者相乘後,才能使二者歸於相等。這樣求出的百分率,就稱為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of-return)。如果求出的內部收益率大於其他投資所獲得的報酬,當然是有利;反之否則。
  一般來講,計算教育收益率時,其計算的方法有下列三種:
  1.現在淨值或淨現值(The Present Net Value)。
  2.成本效益比率(Benefit / Cost Ratio)。
  3.內部收益率等公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收益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