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炳 - 教育百科
炳 |
|
- 部首 火
- 部首外筆畫 5畫
- 總筆畫 9畫
- 漢語拼音 bǐ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ǐ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ǐng |
解釋:
[形] 顯著、光明。如:「功業彪炳」。《易經.革卦.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文選.班固.寶鼎詩》:「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被龍文。」 [副] 明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動] 持拿、執握。通「秉」。《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文選.謝惠連.雪賦》:「燎薰鑪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炳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光明、明亮。《說文解字.火部》:「炳,明也。」《易經.革卦.九五》:「《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宋.陸九淵〈貴溪重脩縣學記〉:「二帝三王之書,先聖先師之訓,炳如日星。」 2. 顯著、昭著。漢.班固〈寶鼎詩〉:「寶鼎見兮色紛縕,煥其炳兮披龍文。」《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桓榮》:「功雖不遂,忠義炳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自鳥跡代繩,文字始炳。」 3. 明白。《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傳》:「決斷狐疑,分別猶豫,使是非炳然可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三乘佛家滯義,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4. 顯示、顯現。《洛陽伽藍記.卷二.城東平等寺》:「寺門外金像一軀,高二丈八尺,相好端嚴,常有神驗,國之吉凶,先炳祥異。」 5. 點燃。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臣(師曠)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南朝宋.謝惠連〈雪賦〉:「燎薰鑪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法苑珠林.卷九二.利害》:「舉家走出,炳燭照之,亦了無異。」 |
|
注音: | ㄅㄧㄥ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炳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