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螵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ㄏㄨㄟ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piā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āo
解釋:
參見「螵蛸」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螳螂卵簇聚之囊,形如鞘,長約寸許,大如拇指,可入藥,以產於桑樹者最佳。《玉篇.虫部》:「螵,螵蛸,螳蜋子。」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螳螂》:「秋季產卵,簇聚成房,包以麥麩狀之物,堅著枝莖,謂之螵蛸。」

2. 烏賊體內的骨狀硬殼。色白,呈橢圓形。洗淨曬乾後可入藥,有止血的作用。《魏書.卷四○.列傳.陸俟》:「子彰崇好道術,曾嬰重疾,藥中須桑螵蛸,子彰不忍害物,遂不服焉。」《型世言》第二○回:「竇主事授他秘訣,道:『卷子有差失,不便御覽,可帶海螵蛸骨進去,遇差錯可擦去。』」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烏賊》:「兩旁有肉鰭,為游泳器,中有內殼色白,質堅厚而疏鬆,即海螵蛸也。」亦稱為「海螵蛸」。

注音: ㄆㄧㄠ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螵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