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結構離散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scretization of structure
作者: 王寶璽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力學理論方法分析日常中或工程上的實際物體(結構物)時,須先將實際之結構體理想化(idealization)。因為不論是人造的或天然的實際結構體,其材料本身與幾何形狀均是非常複雜的,諸如其是否均質(homogeneous material)、是否具等向性(isotropic)、是否有瑕疵(imperfection)、是否有裂隙(crack)、幾何形狀是否規則、是否連續等,均會造成力學分析上莫大的困難,甚至無法下手分析。因此分析前,將實際結構體根據適當合理的基本假設理想化形成分析模型(model of analysis)後,方能利用適當的力學理論進行分析。例如利用桁架理論,簡易梁理論,薄板理論、薄殼理論爭,均須先將結構體理想化,滿足其基本假設後方能應用。傳統力學分析習採解析法(analytic method),應用適當的數理工具進行分析,將結構視為連續體,以連續函數表示其位移、內力分佈等。理論上說,可變形的連續體,是由無限多個質點組成,質點間可出現相對位移,因此解析法分析結構問題時,實際上是將其視為無限多個自由度(degree offreedom)的問題處理。近數十年來,由於電子計算機的快速發展與數值方法(numerical methods)之精進,各類大小不同且複雜的結構均可應用結構矩陣法(matrix method)或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藉助電子計算機進行數值分析。電子計算機之容量有限,不可能處理無限多個自由度的問題。因此在矩陣法與有限元素法中,有一個重要的基本觀念,就是將結構體視為有限個數(finite number)的元素(element)或稱單元組成,將連續結構分析模型化成由有限個元素組成,藉有限個節點(nodes)連接成有限個自由度的分析模型。此種將無限多個自由度之連續體,化成有限個節點自由度的組合體的程序,稱為結構離散化(discretization),其可供數值分析用之分析模型稱為離散分析模型(discrete model of analysis)。以三維靜力分析為例,若以位移(displacement)為未知數,連續分析模型之控制方程式為三元聯立偏微分方程組。而離散分析模型若有 N 個自由度,則其控制方程式為一組 N 元聯立代數方程式,後者可直接應用電子計算機求解。前者須用解析法或先將微分方程式代數化(algebraization),即離散化,後再求其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結構離散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