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一資源標識符 - 教育百科
統 | |
一 | |
資 | |
源 | |
標 | |
識 | |
符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
作者: | 余顯強 |
日期: | 2012年10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統一資源標識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簡稱URI),最初是由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簡稱WWW)的發明人英國物理學家Tim Berners Lee針對資源標識所設計的格式,之後通過全球資訊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簡稱W3C)成為網際網路的RFC3960標準。URI是網際網路(Internet)上指定某一資源位址的方法,而資源可以是任何實體,包括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各種類型的檔案,每個實體在網際網路上藉由URI指定的方式,達到識別該實體的唯一性。URI 可以再細分成URL與URN:(1)統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簡稱URL):URL表達一個 URI 使用網際網路資源的指示命令,例如透過瀏覽器輸入一個URL,表示送出一個包含要求伺服器執行服務的種類,以及要求提供檔的位置、檔案名稱等命令。例如:輸入的是「http://www.naer.edu.tw/」表示送出一個要求執行超文本傳輸協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簡稱HTTP)(也就是全球資訊網協定),給網功能變數名稱稱為「www.naer.edu.tw」伺服器主機,因為並未指定要求的檔檔名,因此伺服器會以預設的檔案回應。依此例子,伺服器會將網站的首頁作為回應的結果;(2)統一資源名稱(uniform resource name,簡稱URN):URN並非如URL一般是用於指示資源的位址,而是用來鑑別實體的唯一性,也就是以名稱當作識別的依據。因此在網路環境中所使用的名稱空間(namespace)就是一個URI,所以名稱空間可以達到識別標籤的效果,因為名稱空間的設定值具有唯一識別的特性。URN最初稱為統一資源編號(uniform/universal resource number),主要是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簡稱IETF)於1991年4月所發展完成 RFC 1737-URN功能需求。將網路資源名稱與網路資源實體位址予以獨立區隔,以給予網路資源一個永久性的名稱。也就是說URN不代表一個實際的網路位置,而只是一個網路資源的唯一性名稱。例如下列一個URN的範例:「 http://schemas.openxmlformats.org/officeDocument/2012/bibliography」1997年5月通過RFC 2141URN語法、2000年11月通過RFC 3601-物件識別的URN名稱空間…等技術報告,指定了以「urn:」來加入http:、ftp:和其他協議中的另行方案,使得URN的命名範圍可以擴大結合其他的命名規則(也就是在命名之前加上「urn:」標示),提供唯一性、包容性、延展性的名稱命名與區隔的特性。例如:以物件識別(object identifier,簡稱OID)命名之URN範例如下: urn:oid:1.3.6.1 urn:oid:1.3.6.1.4.1 urn:oid:1.3.6.1.2.1.27 URN:OID:0.9.2342.19200300.100.4Tim Berners-Lee, Roy Fielding, Larry Masinter. (2005).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Generic Syntax. Retrieved March 8, 2012, from http://merlot.tools.ietf.org/html/rfc3986. |
|
參考資料: Tim Berners-Lee, Roy Fielding, Larry Masinter. (2005). 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URI): Generic Syntax. Retrieved March 8, 2012, from http://merlot.tools.ietf.org/html/rfc3986.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統一資源標識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