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肺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ㄉㄨㄥˋㄨˋ˙ㄉㄜㄏㄨㄒㄧㄑㄧˋㄍㄨㄢㄧˇㄖㄣˊㄊㄧˇㄧㄢˊㄨㄟˋㄩˊㄒㄩㄥㄑㄧㄤㄈㄣㄗㄨㄛˇㄧㄡˋㄌㄧㄤˇㄕㄢˋㄗㄨㄛˇㄦˋㄧㄝˋㄧㄡˋㄙㄢㄧㄝˋㄏㄨㄛˋㄔㄥㄨㄟˊㄈㄟˋㄗㄤˋ」。ㄖㄨˊ:「ㄈㄟˋㄅㄧㄥˋ」、「ㄈㄟˋㄧㄢˊ」、「ㄈㄟˋㄞ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i
解釋:
  1. 動物的呼吸器官之一。以人體言,位於胸腔,分左右兩扇,左二葉,右三葉。
    【例】肺病、肺炎、肺癌 △肺臟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èi
解釋:
[名]
位於動物胸腔左右兩側負責氣體交換(吸入氧並供應至血液中及排出二氧化碳)的器官。由於人類心臟占據胸腔左側的部分空間,因此左肺較小,分為上、下二葉;右肺則較大,分為上、中、下三葉。也稱為「肺臟」。
注音:
漢語拼音: pèi
解釋:
參見「肺肺」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動物呼吸器官之一,位於胸腔,分左右兩扇,左二葉,右三葉。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ㄈㄟˋ

1. 呼吸器官之一,位於胸腔,分左右兩扇,左二葉,右三葉。亦稱為「肺臟」。唐.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序〉:「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髮皆聳。」《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那劉振白本是個狼心狗肺的人,與人也沒有久長好的。」

2. 比喻內心。三國魏.曹植〈三良〉詩:「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新唐書.卷一○○.列傳.封倫》:「然善矯飾,居之自如,人莫能探其膺肺。」

㈡ㄆㄟˋ

「肺肺」:言植物生長茂盛貌。《集韻.去聲.太韻》:「肺,茂貌。」《詩經.陳風.東門之楊》:「東門之楊,其葉肺肺。」亦作「旆旆」、「芾芾」。

注音: ㈠ㄈㄟˋ ㈡ㄆ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