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預防自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vention of Suicide
作者: 林蔚芳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殺係指一個人以自己的意願與手段結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學者對產生自殺行為的原因、看法各不相同。自殺行為可能產生於任何年齡、性別、社經地位或種族,故自殺行為的預防工作更形重要。自殺行為的預防可分為三大階段:
  初級預防:以一般人為對象,目的在減少任何自殺的威脅或企圖,促進個體身心健康,所以根本的做法,就是提供個體基本的資源,如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基本常識,有利的環境,正確執行適應技巧的能力等。這些都是可以透過教育或同儕團體的支持而達成。
  次級預防:早期發現有適應困擾的高危險群,提供適當的策略,消除其自殺的壓力源,服務對象包括處於自殺危機中及自殺未遂者。引發自殺危機的因素包括下列兩大類,共計十九項因素,這十九項因素亦可用於自殺衡鑑。
  1.歷史:情境性因素。(1)身體是否有宿疾?(2)對死亡是否有不合理概念,且充滿幻想?(3)是否具有特殊自我傷書技巧?(4)課業表現是否經常失敗?(5)是否缺乏同儕關係?(6)家庭系統是否穩固?有無施壓者?個體因應能力如何?(7)生活中是否經常有非期待性的壓力?(8)是否生長於暴力家庭或有被強暴的經驗?(9)父母是否有精神病史?(10)家族是否有自殺史?(11)是否有危險性的行為產生了?(12)是否曾企圖自殺?
  2.心理性因素。(1)個體最近是否有失落或分離的經驗?(2)是否憂鬱?(3)是否有嚴重的無助感?(4)是否精神分裂?(5)是否用藥或酗酒?(6)是否有明確的自殺計畫?(7)是否在做最後的安排(如寫遺書,把所屬物分送他人)?
  三級預防:是自殺行動發生之後所採取的措施,目的在減少因自殺事件所引發的長期效應,提供心理治療等處理,協助自殺者的家人、親友回復一般功能,回到社會或工作崗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預防自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