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與藝術的巔峰經驗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ak Experiences in Education and Arts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巔峰經驗是馬士洛(A. Maslow, 1908~1970)描述的一種心理狀況。在這種狀況中喜悅興奮達到極點,一方面猶如登上世界最高峰般,可以「步上青天摘明月」,一方面又如倘佯於水晶宮中,美妙而深不見底。馬氏描述人格發展達到「自我實現」的地步是指在豁然貫通人的價值,喜於自己的成就時的一種感受;近似我國所傳聖賢的心境:洞徹道理,通觀宇宙萬物與人生,本身有確切不移的立身行事原則,俯仰無愧,自感安適而喜悅。不過馬氏所描述的還未達到這種聖賢境界,因此西方觀念中尚少如此人格的說法。
  由於馬士洛的說法,美國心理學界除實驗心理學者認為無法依馬士洛之說做實驗觀察之外,也有些心理學家從事調查研究。魏金布釋(N. Wilgenbusch)在其〔馬士洛巔峰經驗教育:不可能的神話抑可能的天職〕(Maslow's Concept of Peak Experience Education: Impossible Myth or Possible Mission, 1980)文中認為,在師範教育中可以發揮馬氏的想法。推衍此說印證教學經驗,如教師善於運用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各有成就,以至能使「頑石點頭」,自會有巔峰經驗的感受,所以孔子才「誨人不倦」。
  在藝術方面,馬士洛即認為在音樂、舞蹈、詩文和繪畫中,從事者也會有巔峰經驗,因為這些活動或作業,都多少含有韻律,其中美的成分足以使人感受神奇,有妙不可言的意味。研究者中如潘寧頓(J.A. Pennington)的〔音樂巔峰經驗〕(The Musical Peak Experience, 1972)、裴佛(M.K. Pafford)的〔創造活動與巔峰經驗〕(Creative Activities and Peak Experiences, 1970)等皆有發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與藝術的巔峰經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