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如撒舞者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usaliye
作者: 高麗娟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角色。冬至之時,十二夜節慶(Twelve Nights Festival)開啟新年歡情,希臘馬其頓(Macedonia)地區會舉行一系列有關之儀式舞蹈,稱作《如撒舞》(Rusal),其舞者為「如撒舞者」。《如撒舞》的表演期為聖誕節至主顯節(Epiphany)之間,「如撒舞者」穿著半儀式服裝,有外套、圍巾、及弗斯特涅拉(fustanella),這是男舞者所穿寬大硬質白短裙;足部穿軟皮靴,手執木劍。男領舞者稱為鄧卡(tancar),以緩步起舞,身子微微往前傾,雙腿分開,腳跟向前推。這種動作為感受大地的心境,彷彿敲擊著大地的心門,接著便以木劍在空中強力揮砍。意為「打斷通道」並清除惡靈,之後則將劍口朝下。於是,其他舞者跟隨領舞者的型態而舞。其中一年長舞獨者為攜銀斧者,稱作baltadzija,他站在圓形舞隊的中央,恍如征服者。他緩緩舞動著刻著常春藤圖形的銀斧頭。從前使用真的常春藤,再以斧頭砍斷它,以喻表斷卻路徑。接著,儀式舞的第二部份,展現威武,有許多高躍與長跨的動作,木劍不斷在族中的病患頭上揮舞,以治療這些患者。所述內容和西歐《摩里斯舞》(Morris)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撒舞》跳畢,將向觀眾募款,所得用以造橋、掘井、造泉等等社會公共建設。「如撒舞者」通常保持二十至三十人一團,巡迴一村過一村。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如撒舞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