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花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ㄘㄠ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huā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ˊㄨˋㄊㄧˇ˙ㄉㄜㄧˊㄅㄨˋㄈㄣˋㄅㄟˋㄗˇㄓˊㄨˋ˙ㄉㄜㄕㄥㄓˊㄑㄧˋㄍㄨㄢㄧㄡˊㄒㄩˇㄉㄨㄛㄅㄧㄢˋㄒㄧㄥˊ˙ㄉㄜㄧㄝˋㄐㄧˊㄕㄥㄦˊㄔㄥˊㄖㄨˊ:「ㄏㄨㄚㄉㄨㄛˇ」、「ㄅㄞˇㄏㄜˊㄏㄨㄚ」、「ㄇㄟˊㄍㄨㄟㄏㄨㄚ」、「ㄎㄞㄏㄨㄚㄐㄧㄝˊㄍㄨㄛˇ」。
  2. ㄒㄧㄥˊㄓㄨㄤˋㄒㄧㄤˋㄏㄨㄚ˙ㄉㄜㄨˋㄊㄧˇㄖㄨˊ:「ㄒㄩㄝˇㄏㄨㄚ」、「ㄕㄨㄟˇㄏㄨㄚ」、「ㄌㄤˋㄏㄨㄚ」、「ㄅㄠˋㄇㄧˇㄏㄨㄚ」。
  3. ㄧㄡˇㄏㄨㄚㄨㄣˊ˙ㄉㄜㄗㄚˊㄙㄜˋ˙ㄉㄜㄖㄨˊ:「ㄏㄨㄚㄅㄨˋ」、「ㄏㄨㄚㄇㄠ」、「ㄏㄨㄚㄅㄧㄢ」、「ㄊㄡˊㄈㄚˇㄏㄨㄚㄅㄞˊ」。
  4. ㄏㄠˋㄈㄟˋㄖㄨˊ:「ㄏㄨㄚㄑㄧㄢˊ」、「ㄏㄨㄚㄈㄟˋ」。
  5. ㄓˇㄖㄣˊㄒㄧㄣㄒㄧㄥˋㄅㄨˊㄉㄧㄥˋㄏㄠˋㄨㄢˊㄌㄜˋㄖㄨˊ:「ㄏㄨㄚㄒㄧㄣㄉㄚˋㄕㄠˋ」、「ㄓㄜˋ˙ㄍㄜㄖㄣˊㄏㄣˇㄏㄨㄚㄋㄧˇㄗㄨㄟˋㄏㄠˇㄅㄧㄝˊㄏㄢˋㄊㄚㄐㄧㄠㄨㄤˇ
  6. ㄅㄧˇㄩˋㄋㄩˇㄗˇㄖㄨˊ:「(ㄐㄧㄝˇ;ㄗˇ)(ㄇㄟˋ;ㄇㄟˋ)ㄏㄨㄚ」、「ㄐㄧㄝˇㄩˇㄏㄨㄚ」、「ㄇㄧㄥˊㄏㄨㄚㄧㄡˇㄓㄨˇ」。
  7. ㄓㄨㄥˇㄌㄟˋㄈㄢˊㄉㄨㄛ˙ㄉㄜㄖㄨˊ:「ㄏㄨㄚㄕˋㄧㄡˊㄩㄥˇ」、「ㄏㄨㄚㄧㄤˋㄅㄨˋㄊㄨㄥˊ」。
  8. ㄒㄩㄐㄧㄚˇ˙ㄉㄜㄑㄧㄠˇㄇㄧㄠˋ˙ㄉㄜㄖㄨˊ:「ㄕㄨㄚˇㄏㄨㄚㄓㄠ」、「ㄏㄨㄚㄧㄢˊㄑㄧㄠˇㄩˇ」。
  9. (ㄅㄨˋ;ㄅㄨˊ)ㄑㄧㄥㄔㄨˇㄖㄨˊ:「ㄊㄚㄎㄢˋㄉㄧㄢˋㄕˋㄎㄢˋ˙ㄉㄜㄧㄢˇㄐㄧㄥㄉㄡㄏㄨㄚ˙ㄌㄜ。」
  10. (10) ㄒㄧㄤˋㄏㄨㄚㄧˊㄧㄤˋㄇㄟˇ˙ㄉㄜㄖㄨˊ:「ㄏㄨㄚㄖㄨㄥˊㄩˋㄇㄠˋ」、「ㄏㄨㄚㄧㄤˋㄋㄧㄢˊㄏㄨ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花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ā
解釋:
  1. 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組合,可供人觀賞。
    【例】菊花、梅花、桃花 ◎
  2. 形狀像花的物體。
    【例】浪花、雪花、爆米花
  3. 比喻女人。
    【例】姊妹花、交際花、尋花問柳
  4. 有圖紋的、雜色的。
    【例】花邊、花布、花貓
  5. 式樣、種類繁多的。
    【例】花絮、花式
  6. 虛假的、巧妙的。
    【例】花招、花言巧語
  7. 模糊不清。
    【例】頭昏眼花
  8. 心性不定、好玩樂的。
    【例】花心
  9. 耗費。
    【例】花費、花錢、花時間
  10.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ā
解釋:
[名]
1.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許多變形的葉集生而成。包括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與雌蕊或心皮群。可供人觀賞。如:「菊花」、「梅花」、「玫瑰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形狀像花的物體。如:「雪花」、「水花」、「浪花」、「爆米花」。
3.比喻美女。如:「姊妹花」、「解語花」。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4.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形]
1.有花的。如:「花季」。
2.有花紋的、雜色的。如:「花布」、「花貓」、「花邊」。
3.式樣、種類繁多的。如:「花式游泳」。
4.虛假的、巧妙的。如:「耍花招」、「花言巧語」。
5.模糊不清。如:「眼睛都花了。」
6.人心性不定、好玩樂稱為「花」。如:「花心大少」、「這個人很花,你最好不要和他交往。」
[動]
1.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2.耗費。如:「花錢」、「花時間」、「這些錢夠他花的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ua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顯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多具有鮮豔的顏色和芳香的氣味。
  2. [[形] ] 像花一樣美麗、精美。
  3. [[形] ] 虛華不實。
音讀: hue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顯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多具有鮮豔的顏色和芳香的氣味。
  2. [[動] ] 紛亂、錯亂。
  3. [[動] ] 耍賴、胡鬧。
  4. [[形] ] 色彩繁複的樣子。
  5. [[形] ] 風流。
  6. [[形] ] 模糊不清。
  7. [[名] ] 繁複的動作、行為。
  8. [[名] ] 花紋或花樣。
  9. [[形] ] 稀的。
  10. [[名] ] 沒有實在意義的言行
音讀: Hua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之繁殖器官,結合雄性精細胞與雌性卵細胞以產生種子。可供人觀賞。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五.詭習》:「又取花含默封於密器中,一夕開花。」唐.崔護〈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2. 開花。唐.杜甫〈偪仄行〉:「辛夷始花亦已落,況我與子非壯年。」

3. 指如花之物。南朝梁.庾信〈對燭賦〉:「本知雪光能映紙,復訝燈花今得錢。」唐.賈島〈寄令狐綯相公〉詩:「自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

4. 比喻美女。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他是個女孩兒家,你索將性兒溫存,話兒摩弄,意兒謙洽;休猜做敗柳殘花。」

5. 美好。《歧路燈》第一回:「花晨月夕,或作詩,或清談,或小飲,每月也有三四遭兒。」

6. 花紋、雜色。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一個絲桐上調弄出離恨譜,一個花箋上刪抹成斷腸詩。」

7. 式樣、種類繁多。《金瓶梅》第二九回:「我不得你們小後生,花花黎黎。我老人家了,使羊皮金緝的雲頭子罷。」《虞初新志.卷一七.南遊記》:「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8. 熱鬧。《西遊記》第九七回:「那媽媽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齋供,因為花撲撲的送他,惹出這場災禍,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眾。」《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柯陳兄弟多是山野之人,一見此花鬨,怎不貪看?」

9. 耗費。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八.憲僉案判》:「松江府儒學直學沈伯雲,因花破錢糧,乃與教授陳仲微有隙。」《儒林外史》第一六回:「那銀子零星收來,都花費了。」

10. 虛假、巧妙。明.孫錫梅《琴心記》第一七齣:「你風流惹下淒涼運,把那甜語花言心口全然不應。」《紅樓夢》第六四回:「說得天花亂墜,不由得尤老娘不肯。」

11. 模糊不清。《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今日窮了,休說是外人,嫡親兒媳也受他這般冷淡,回頭自思,怎得不惱?一氣氣得頭昏眼花,飲食多絕了。」

12. 人心性不定、好玩樂。《蕩寇志》第二五回:「那戴春生得風流花蕩,三瓦四捨,大小賭坊,無不揚名。」

13. 傷痕。《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郭威脫了衣服,令軍人將他背脊上打了三十下背花,星夜走過秀容縣北契丹寨上詐降。」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齣:「則問你幾絲兒頭髮,幾條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14. 姓。如唐代有花敬定。

注音: ㄏㄨ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花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