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飯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f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ㄥˋㄇㄧˇㄓㄨˇㄕㄡˊㄏㄡˋ˙ㄉㄜㄕˊㄨˋㄖㄨˊ:「ㄇㄧˇㄈㄢˋ」、「ㄒㄧㄈㄢˋ」、「ㄍㄢㄈㄢˋ」。
  2. ㄇㄟˇㄊㄧㄢㄉㄧㄥˋㄕˊ˙ㄉㄜㄓㄥˋㄘㄢㄖㄨˊ:「ㄗㄠˇㄈㄢˋ」、「ㄨˇㄈㄢˋ」、「ㄨㄢˇㄈ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飯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àn
解釋:
  1. 經煮熟後可供食用的穀類食品。
    【例】稀飯、白米飯、糯米飯
  2. 每天定時吃的正餐。
    【例】早飯、晚飯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àn
解釋:
[名]
1.煮熟穀類的食物。如:「白米飯」、「糯米飯」、「稀飯」。
2.每天定時吃的正餐。如:「早飯」、「晚飯」。
[動]
1.吃。《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也。」
2.拿食物給別人吃。《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有一母見信飢,飯信。」
3.餵飼動物。《莊子.田子方》:「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𡩋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煮熟的米。
音讀: huā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吃、進餐。《說文解字.食部》:「飯,食也。」清.段玉裁.注:「食也者,謂食之也。此飯之本義也。引伸之,所食為飯。」《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也。」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四:「人但知杜少陵每飯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兒女間,何在不一往情深耶?」

2. 予人食物吃。《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有一母見信飢,飯信。」

3. 餵飼動物。《莊子.田子方》:「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漢.鄒陽〈獄中上書自明〉:「甯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

4. 煮熟之穀類食物。如:「白米飯」、「稀飯」。《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及宣視事,詣府謁,宣設酒飯與相對,接待甚備。」《三國演義》第六回:「方纔聚集殘兵,正欲埋鍋造飯,只聽得四圍喊聲,徐榮伏兵盡出。」

5. 每天定時之正餐。如:「早飯」、「晚飯」。宋.王炎〈再用元韻因簡縣庠諸先輩〉詩:「書生卯飯動及午,薑糝菜絲煩自煮。」《初刻拍案驚奇》卷二:「自從那日早起不見媳婦煮朝飯,潘婆只道,又是晏起。」

注音: ㄈ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