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密歐與茱麗葉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uó mì ōu yǔ zhū lì yè |
解釋:
戲曲劇目。英國莎士比亞所著的一齣悲劇。敘述兩個世仇家族的青年男女,因相愛卻不能成為眷屬而雙雙殉情的故事。劇情悽楚動人,感人心懷。西元一五九七年出版,曾多次拍成電影。或稱為《殉情記》、《鑄情記》。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羅密歐與茱麗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omeo and Juliet |
作者: | 江映碧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是雷歐尼.拉夫羅斯基(Leonid Lavrovsky)編創的三幕十三景的芭蕾。1940年1月11日首演於列寧格勒。由基洛夫芭蕾舞團(Kirov Ballet)擔任演出。瑟給.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作曲,(Prter Willams)舞台與服裝設計,故事是依據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戲劇為藍本,描寫封建時代一對生活在義大利維洛那城的青年男女,由於雙方家庭世世代代所結下的宿怨,而無法結合,最後以殉情來表白他們對愛情的真摰與貞堅。整個舞劇強調戲劇情節,完全脫離裴堤帕遺留下來的傳統形式,不再採用裴堤帕的獨舞、雙人舞與群舞的格式。這個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愛情悲劇,確實是最理想的舞劇題材,自1881年以來就有許多的編舞家作此嘗試。除了雷歐尼之外,他們包括尼金斯卡(Nijinska)與巴蘭欽(Balanchine,1926, Ballet Russes)、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1943, Ballet Theater)、弗烈德力克.阿胥頓(Sir Frederick Ashton, 1955, Danish Ballet)、約翰.柯蘭可(John Cranko, 1962, Stuttgart Ballet)肯尼斯.馬克米蘭(Kenneth MacMillan, 1965, Royal Ballet)。 |
|
參照: Mary Clarke & David Vaughaughan《The Encyclopedia of Dance & Ballet》1977、Horst Koegler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羅密歐與茱麗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