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茹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ㄐㄩˇㄐㄩㄝˊㄊㄨㄣㄧㄢˋㄖㄨˊ:「ㄖㄨˊㄙㄨˋ」、「ㄖㄨˊㄇㄠˊㄧㄣˇㄒㄧㄝˇ」、「ㄏㄢˊㄒㄧㄣㄖㄨˊㄎㄨ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吃、咀嚼、吞咽。
    【例】茹毛飲血、含辛茹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吃、咀嚼、吞嚥。《孟子.盡心下》:「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2.受、含。如:「含辛茹苦」。《詩經.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剛亦不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銜酷茹恨,徹於心髓。」
3.揣測、度量。《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形]
1.柔軟、軟弱。《楚辭.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韓非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2.腐敗、臭敗的。《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以茹魚去蠅,蠅愈至。」
[名]
1.蔬菜的總稱。《文選.枚乘.七發》:「秋黃之蘇,白露之茹。」《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又青、徐炎旱,五穀損傷,民物流遷,茹菽不足。」
2.姓。如清代有茹棻。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ㄖㄨˊ

1. 飼養牛馬。《說文解字.艸部》:「茹,飼馬也。」《玉篇.艸部》:「茹,飲牛也。」

2. 吃、咀嚼、吞嚥。《孟子.盡心下》:「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禮記.禮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

3. 受、含。《詩經.大雅.烝民》:「柔亦不茹,剛亦不吐。」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銜酷茹恨,徹於心髓。」

4. 蔬菜總稱。漢.枚乘〈七發〉:「秋黃之蘇,白露之茹。」《後漢書.卷六六.陳王列傳.陳蕃》:「又青、徐炎旱,五穀損傷,民物流遷,茹菽不足。」

5. 柔軟、軟弱。《楚辭.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韓非子.亡徵》:「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6. 相牽連的樣子。《廣韻.平聲.魚韻》:「茹,相牽引貌也。」《幼學瓊林.卷二二.花木類》:「國家進多賢,曰拔茅連茹。」《易經.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彙。」三國魏.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唐.皇甫湜〈韓文公墓銘〉:「茹古涵今,無有端涯;渾渾灝灝,不可窺校。」

7. 揣測、度量。《詩經.邶風.柏舟》:「我心匪鑒,不可以茹。」

8. 腐敗、臭爛的。《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以茹魚去蠅,蠅愈至。」

9. 姓。如清代有茹棻。《正字通.艸部》:「茹,姓;唐.茹汝升、宋.茹孝標。」

㈡ㄖㄨˋ,ㄖㄨˊ之又音。

注音: ㈠ㄖㄨˊ ㈡(又音)ㄖ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茹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