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帽 - 教育百科
帽 |
|
- 部首 巾
- 部首外筆畫 9畫
- 總筆畫 12畫
- 漢語拼音 mào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à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ào |
解釋:
[名] 1.戴在頭上,用來裝飾、保暖或保護頭部的東西。如:「草帽」、「遮陽帽」。唐.杜光庭《虯髯客傳》:「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 2.器物的頂罩,作用或形狀像帽子。如:「筆帽」、「螺絲帽」。《聊齋志異.卷二.口技》:「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對傳統的阿美族社會來說,手工藝技能是男子為婿(mikadafo)前必要學會的基本技能,主要有竹、籐編器、木工類的家具、農具、裝飾品。一般而言,年齡階級中的老人是手工藝技能的導師。 帽子最初以遮陽防雨、保護頭部為主要功能。在阿美族社會裡男性年齡階級和頭目制度,使得帽的形制成為不同階級社會地位區分的標誌。除了衣服和裝飾品外,帽子成為一種很重要的飾物。 |
|
知識 1: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帽 | |
分類: | 個人用品:帽、履物:帽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阿美(Amis)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功能用途: | 遮體保暖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籐帽為排灣族男子外出時所佩戴,可遮陽、避雨,不但具有保護頭部的實用功能、亦具美觀。 排灣族的帽子有籐皮編製,棉麻布縫製或獸皮帽等,而不同的編紋花色變化,金屬珠玉、鳥羽、獸角等裝飾美化,更展現身份的作用。尤其由勇士打獵得到的戰利品作成的,其代表意義與山羊皮衣相同,非頭目貴族或勇士不得使用。 |
|
知識 2: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帽 | |
分類: | 個人用品:帽、履物:帽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排灣(Paiwan)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功能用途: | 裝飾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bō
|
解釋:
|
|
同義詞: | 帽仔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帽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戴在頭上,用以遮蔽、裝飾、保暖之物。如:「草帽」、「遮陽帽」。《南史.卷七九.夷貊列傳下.西域》:「土人剪髮,著氈帽、小袖衣、為衫則開頸而縫前。」唐.杜光庭〈虯髯客傳〉:「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宋.楊萬里〈觀迎神小兒社〉詩:「花帽銖來重,綃裳水樣秋。」 2. 位於器物上方,形狀或作用如帽的頂罩。如:「筆帽」、「螺絲帽」。《聊齋志異.卷二.口技》:「折紙戢戢然,拔筆擲帽丁丁然。」 |
|
注音: | ㄇㄠ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帽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