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處理分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處理分析」主要強調人與人的溝通包括語言、非語言、傾聽等。此項分析最有趣的就是這些溝通如同遊戲一樣。
  使用「處理分析」的教師,會努力診斷那些表現偏差行為,且努力說出他們真正行為的學生。有時候,教師會與全班學生共同談論診斷的評論,但是經常這種全班性的會談,必須等到教師單獨與有麻煩的學生會談之後才舉行。「處理分析」要求教師表現當診斷師的功能,謹慎小心地傾聽學生對他們自己行為的感覺,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行為不適當的理由。
  「處理分析」是由心理分析師柏尼(Eric Berne)於一九五○年代發展出來的;其目的在使用簡單的語言說明複雜的心理概念。至一九六四年以後,此原理廣泛應用到各種不同的情境,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
  「處理分析」應用於學校,集中在教師及其檢定正在遊戲中的學生的能力。如果教師不知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則此類學生會表現無效的行為,其行為像兒童,而不像成人,或者像家長專制或迫害,兒童則表現自我中心或抱怨。
  「處理分析」鼓勵教師面臨行為問題時私自與學生會談,在會談期間,教師說明所觀察到的行為,並說明學生的行為問題已干擾了學校教育的推展,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關係;同時也討論教師擔任預防行為問題發生的任務。在學生領悟到他的行為的干擾因素後,教師可以成積極傾聽者,會談最後教師應該安排繼續發展師生積極的關係。
  此項的基本假設是每一個人都有三個自我的心態,柏尼稱之為兒童、父母親、成人。在一個特別的時段,一個人以某種方式表現行為時,也就是他的行為是受三個自我之一的導引,每一個我都有積極與消極的特質。如此,兒童自我心態可能表現出創造與遊戲特徵,或者反抗與暴躁的特徵。父母親可能表現養育與保護,或者偏見與權威的特質。根據柏尼的看法,成人自我心態最少表現情緒性特徵。當一個人表現成人特徵時,個人就表現合乎邏輯與合理的行為。但是當這些特徵達到極度無情緒與感覺遲鈍的心態時,這些特徵就會變成不良的特徵。
  當個人在不同的自我心態上交互作用時,就會發生間題,因為年輕人基本上沒有良好發展的成人自我心態。教師遭遇不同自我心態的學生的可能性是很大,當這些不相稱的交互作用開始發生時,「處理分析師」認為就是一項「遊戲」的存在。
  「處理分析」應用於班級管理的基本假設,認為行為問題可以讓個人知道他行為的起源。教師就是讓學生知道他行為的起源的主要執行者。同時也假設一旦學生了解他不良行為時,將會改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處理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