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紫斑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Euploea phaenareta juvia Fruhstorfer, 1908 大紫斑蝶 Euploea phaenareta juvia Fruhstorfer, 1908 大紫斑蝶,是臺灣產紫斑蝶中最大型的一種,成蟲展翅寬約85–105mm。成蟲前後翅略為三角形、外緣有弧形。雄蝶前翅之後緣有明顯的弧形突出,雌蝶則無,但雌蝶後翅較雄蝶寬圓。雄蝶翅背面為黑褐色,略帶藍紫色光澤,前、後翅外緣有散生近2排白斑,且翅面近中央有數個淺紫色斑,後翅中央近翅基處有土黃色塊斑。翅腹面斑紋與背面類似,但後翅無土黃色斑紋,且顏色較淺、斑紋較多,前翅後緣為淺褐色、翅中央的斑紋為白色。雌蝶翅深褐色,斑紋與雄蝶近似,但是白斑較明顯,後翅無土黃色斑紋,翅背面的淺紫色斑也沒有雄蝶明顯。 本種成蟲與數種紫斑蝶類似,如:圓翅紫斑蝶(E. eunice hobsoni)、端紫斑蝶(E. mulciber barsine)、雙標紫斑蝶(E. sylvester swinhoei)、小紫斑蝶(E. tulliolus koxinga)等,而最大辨別特徵是本種體型較大且翅面有淺紫色斑紋,而後者中,圓翅紫斑蝶翅型較圓、端紫斑蝶前翅較挾長、雙標紫斑蝶前翅腹面有排列成三角形的藍白斑、小紫斑蝶體型最小,以上特徵皆可用來辨別區分。 E. phaenareta廣泛分佈於東南亞島嶼,在臺灣的族群為特有亞種。日治時期在臺灣南部海岸至平地常見,幼蟲之寄主植物可能為夾竹桃科的海檬果。但在1960年代完全消失,已確認滅絕。本館保存的一對大紫斑蝶標本是Hans Sauter在1908年於恆春南灣採得,由德意志昆蟲研究所贈與本館。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大紫斑蝶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蛺蝶科
拉丁種小名: phaenareta
拉丁亞科名: Danainae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Nymphal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種名: juvia
拉丁屬名: Euploe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鱗翅目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大紫斑蝶
英文名: Euploea phaenareta juvia
描述:
大型斑蝶。軀體黑褐色,有白色斑點與線紋。雄蝶前翅後緣向後突出呈圓弧狀,雌蝶後緣直線狀。後翅近三角形。翅背面底色黑褐色,泛藍紫色金屬光澤。前翅有三列點列,沿外緣者細小、白色,其他兩列淺紫色、內有白點。中室端有一淺紫色斑點。後翅也有三列斑點。雄蝶於後翅前側有一片灰白色區域,中室前側至翅基有一片淺黃褐色特化鱗。翅腹面底色黑褐色、有光澤,前、後翅斑點排列似翅背面,但斑點較細小且呈白色。雄蝶於前翅後側有一片淺黃褐色特化鱗。緣毛黑白相間。
分布:
原分布於臺灣本島全島低、中海拔地區。離島澎湖及蘭嶼也有記錄。臺灣以外見於斯里蘭卡、東南亞、中南半島南部、新幾內亞等地。
作者: 徐堉峰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