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版心 - 教育百科
ˇ
  • 漢語拼音 bǎn xī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n xīn
解釋:
版框的中央部位留有一條不刻正文的空白處,因為宋元時代通行蝴蝶裝,文字向裡對摺,故此部位稱為「版心」。明初以後改行包背及線裝,文字向外對摺,稱為「版口」。也稱為「中縫」、「頁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版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潘美月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書版的中央留有一條不刻正文的部位叫版心。版心的作用是在將印刷葉對摺起來時作為標準,以免參差不齊,因為宋元時代流行蝴蝶裝,文字向裡對摺,此部位在中心,故名版心;明初以後改行包背裝及線裝,文字摺向外面,此部位也變成向外部位,故又名版口或書口。
  版心的上下各有一道橫線,從此橫線至上下邊欄形成上下各一個空格,叫做象鼻。象鼻中空白的稱為白口;中間有一道細黑線的稱為細黑口或線口;若為粗黑線或全黑的稱為大黑口或闊黑口。如果上象鼻中刻有書名的,稱為花口。
  一般來講,宋版書大都是白口,版心上方記本版字數,上下魚尾之間刻書名(不刻全名)、卷數及葉次,下象鼻中記刻工姓名。自南宋末年又開始有版心上下作黑口的,到元代及明代初年更為盛行。明正德嘉靖間覆刻宋版的風氣漸盛,於是版心又變為白口,不過罕有記載字數及刻工的。正德嘉靖間又有開始將書名改刻在上象鼻內,且書名全刻,形成花口,萬曆以後成為定式。
  版心中間離上面約1/4高的地方,有一「︻」形,稱為魚尾。僅有一魚尾者,稱為單魚尾;有時版心下半也有一個魚尾,稱為雙魚尾,如下端無魚尾就畫一道橫線。上下魚尾的分叉處是全版面的中線,也就是對摺時的標準線。上下魚尾之間係供刻記書名、卷數及葉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版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