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葫蘆笙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ú lú shēng |
解釋: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中國大陸西南彞、佤、傣、怒等族居住地區。製法為將小葫蘆挖空做音斗,細長部的頂端做吹口,穿透葫蘆的腹部環列插入竹管。全長約三十公分。吹奏時,口吹葫蘆細端,除按音孔發音外,再按住穿過葫蘆底部的管口,可發出另外一個音。音色柔和,音量較小。可用於獨奏、合奏和舞蹈的伴奏。古時也稱為「瓢笙」。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葫蘆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u Lu Shêng |
作者: | 郭玉茹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流行於中國西南彝、佤、傣、怒、納西、拉祜、苦聰等少數民族中的多管型簧管樂器,以葫蘆為笙斗,上插五至七根管狀笙苗,笙苗下部嵌有長二厘米、寬零點二厘米的竹質或銅質簧片,每根笙苗中部設一按孔,下端透空為底部按孔。有的在低音笙苗頂端套一或兩個葫蘆,有的橫設一竹筒為增音器,葫蘆細端穿孔為吹口,在葫蘆細端接一長管以便邊吹邊舞。演奏時,雙手抱笙斗,左手拇指按第二管上孔,食指按第一管上孔,無名指兼按第三、第四管;右手食指按第五管上孔,拇指兼按各管底孔,吹吸皆可發音,每管可發二至三音。高音葫蘆笙音色明亮清脆,中音葫蘆笙音色圓潤柔和,低音葫蘆笙音色渾厚低沈,能奏雙音、三音或四音和音與和弦,常用持續低音和高低八度和音伴奏旋律,底孔主要以奏滑音、顫音和節奏音型伴奏。傳統葫蘆笙用於獨奏,並且是打歌和葫蘆笙舞的主要伴奏樂器,改良葫蘆笙除用於獨奏和伴奏外,也用於合奏。以吹葫蘆笙者為領舞的葫蘆笙舞,流行於雲南少數民族中,是一種風格獨特的民間舞蹈。 |
|
參照: 《中國大百科.音樂舞蹈》、《中國少數民族樂器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葫蘆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